庭院里出了个紫富美

SEO百度优化求职QQ群 http://www.jishuyujiaoyu.com/xinwen/9071.html

本文转自;

日前,“幸福花开新边疆”大型网络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内蒙古兴安盟、呼伦贝尔市,深入调研采访当地决战脱贫攻坚、建设美丽家园的新实践、新路径、新探索、新成效。

庭院种出小头蒜,五三村脱贫致富奔小康

图为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太平乡五三村一农户家中的菜园。(段星宇摄影)

兴安盟突泉县太平乡五三村庭院种植大蒜的历史已有30余年。村民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土壤条件以及历代积累的丰富种植经验,不断壮大五三村的紫皮蒜种植规模。

如今,紫皮蒜种植产业已经成为村里庭院经济的主导产业,越来越多的老百姓靠种植紫皮蒜走上了致富路。

图为农户正在整理编好的蒜辫。(皇甫万里摄影)

太平乡党委书记杨宝田介绍:“庭院里种植紫皮大蒜实现了‘一年忙半年,半年两份钱’,劳动强度不高,效益还好,特别适合劳动能力差的老人和贫困群众。”

如今的五三村多亩庭院地大约能产万头大蒜,每亩地收入1万多元。农户人均增收元。五三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9户56人,现已全部脱贫。

图为村民许贺春笑着捧起自家的紫皮蒜。(皇甫万里摄影)

在66岁的许贺春家院子里,堆着很多编成辫子的紫皮蒜,一根蒜辫编了一百头蒜。他指着自己院子里的菜地跟记者算了一笔致富帐:“在我家的地里,春天种上蒜先能收获一茬蒜苔,然后收获紫皮蒜,再种一茬大白菜。一亩地产蒜2万头左右,每头5毛钱,能卖1万元;亩产蒜苔斤左右,每斤5元,收入0元;白菜可以收2万斤左右,每斤2毛钱,收入0元。总共毛收入1.6万元,除去成本,纯收入能达到1万以上。”

图为村民王金霞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皇甫万里摄影)

67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王金霞提起政府对她的帮助一直在说“他们是我最最最感激的人,要是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今天的幸福生活。”

年王金霞的丈夫因病去世,给原本经济状况就不好的家庭雪上加霜。年帮扶单位、帮扶干部开始帮助她发展庭院种植:“许贺春是村里的农技推广员,他经常来我家地里讲紫皮蒜种植技术,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还帮我种。紫皮大蒜成了我家脱贫的‘紫富美’。”

王金霞家干净利落的小院子(吴楠摄影)

虽然,王金霞的农家小院只有一亩地,但依旧打理的干干净净,庄稼地更是整齐划一。她自豪的提起自家地里的紫皮蒜:“别看这园子没多大,但是每年给我带来的收益可不小,除了自家吃的菜,我都种紫皮蒜。”

从看天吃饭到看数据吃饭智慧农业在这里生根发芽

观万亩稻浪、赏千亩花海、在小木屋里仰望星空,这个季节,走进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仿佛走进了美丽的景区。在这里,浪漫惬意的田园生活令人向往,传统农业的华丽转身更让人惊喜。

田间劳作摆脱靠天吃饭,转向数据化精准管理;绿色有机水稻“风声水起”,质量稳步提升;农文旅深度融合,多方促进农民增收……一系列新技术、新模式让智慧农业在这里生根发芽,为实施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扎赉特旗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物联网+智慧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内的大米(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张相成/摄)

一粒有身份的大米

“扎赉特大米,一粒有身份的大米。”在产业园的智慧大脑——“物联网+智慧农业”科技服务中心,AR语音播报引起了人们的兴趣。

“请问专家什么是稀土元素?”“什么因素导致水稻倒伏”……在智慧大脑的大屏幕上,记者看到了一些农民的提问。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许慧敏介绍,产业园定制研发的“掌上产业园”专属App,具有在线培训、农情预警、种植指导、供需发布等多种功能,为农民生产提供指导。

“我们产业园实验室对农民从种到收,包括种子、土壤、水肥检测等进行数字化指导,给出具体意见,达到丰产丰收的目的。”来产业园做指导的新疆天业集团副研究员王肖娟介绍。她举例,以前农民加工晾晒后的稻谷时,会习惯性地咬一咬,看晒得咋样,现在可以直接看数据,就是看水分多少,稻谷含水量15%左右就可以加工了,等于让农民从经验种地转向依靠数据种地。

此外,大米售出后,消费者还可扫码一键溯源,不仅能看到产地信息,还能看到稻谷从种子开始的生长全过程。这样,就在农户和消费者之间搭建起了信任的桥梁。

据了解,今年,产业园上线了“兴安盟大米扎赉特味稻”公共品牌数字身份管理服务系统,为优质农产品配发“一物一码”数字“身份证”,建立起包含食品安全、地域特色、惠农互助等多个指标的农产品评价管理体系,实现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以前是看天种地,现在是看数据种地,今年农民增收非常有望。下一步,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和培训力度,让我们的种粮大户和企业合作社了解智慧农业,会使用智慧大脑,让他们更多地增收致富。”许慧敏说。

扎赉特旗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内的稻田(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武晓娟/摄)

绿色有机水稻“风声水起”

稻在水中长,鸭在水上戏,鱼虾蟹水里游,这种动静结合的画面,正是产业园内生态种养的写照。

“近年来,为了破解农民增收的瓶颈,我们进行了种植结构调整,着力发展绿色有机水稻”。好力保镇党委副书记鲁永泽介绍,现在普通水稻亩产已超1斤,产量提升空间有限,而且价钱相对较低,转向种植绿色有机水稻后,能够实现“优质”农产品“优价”。

好力保镇是扎赉特旗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核心区,耕地面积28万亩,其中水田15万亩。好生态种出高品质稻米。稻田里“长”出鱼、龙虾、螃蟹、鸭子等,实现了“一地多用、一举多得、一季多收”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不仅节约了水土资源,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更提升了水稻品质,催生了私人定制“一亩田”。“鸭鱼虾蟹都能生存得很好,说明我们的水稻是绿色生态的,如果上了化肥农药的话,它们很难存活下去。”鲁永泽说。

现在,好力保镇私人订制和认领农业蔚然成风。鲁永泽介绍,认领基地的客户,保证每亩年产斤以上优质大米,其中的稻鱼、稻虾、稻蟹等也是属于客户的。认领稻田产业让农民摆脱了产量依赖,也一改通过多次中间环节才能将大米端上餐桌的老路子,从源头上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目前,该镇有此类订制认领基地8处共1.6万亩,已对外订制0余亩,实现亩均纯收入增加元左右。

扎赉特旗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内的万寿菊花海(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武晓娟/摄)

农文旅深度融合

万亩田畴,稻浪如海,孕育无限希望;千亩万寿菊风中摇曳,竞相绽放;百亩薰衣草花海美丽迷人,令人沉醉;点缀在花田间的爱心雕塑、风车磨坊、木栈道等吸引了许多游客驻足观赏拍照。农田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好力保镇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实现了乡村旅游再上新台阶。

好力保镇党委宣传委员胡溪源告诉记者,亩万寿菊由好力保镇五道河子村五道河农牧业专业合作社栽植,平均每亩产量达2到3吨左右,外地客商收购价格为元/吨,经济效益可观。此外,农田变景观,也带动了周边劳动力就业,增加了农民的旅游收入。

目前,产业园利用好力保镇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打造30公里自行车环线和“稻田画”“稻梦星空”等稻田特色景观,配套建设民宿区,包含餐饮、会所、商业街、游乐园等娱乐设施。“农田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就是要多方面增加农民收入。”鲁永泽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45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