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手工艺培训助力兴安盟乡村妇女发展

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居民在社区剪纸(5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张雨阳摄

新华社呼和浩特5月20日电(记者张雨阳、于嘉)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一间刺绣扶贫车间,10余名绣娘正在飞针走线。坐在第一排靠窗位置的是已经脱贫的农民刘孟兰,绣布上的花朵在她的一针一线间缓缓绽放,充满蒙古族风情。

刘孟兰一家人曾是科尔沁右翼中旗巴彦茫哈苏木哈吐布其嘎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年全家收入不到元。“那时候种地、养羊的收入还不够买草料,一年到头挣不到什么钱。”她说。

年,在当地妇联的介绍下,刘孟兰开始在旗政府建设的刺绣扶贫车间参加培训。短短几年间,她练就好手艺,可独立完成大幅刺绣,年收入最高达4万元。现在,就算每周只来刺绣扶贫车间两三次,刘孟兰一年的订单收入也能达到2万元左右。

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农牧民在一间刺绣扶贫车间刺绣(5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张雨阳摄

如今,刘孟兰全家还在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帮扶下住进新房,依托扶贫产业资金养起肉牛。她的丈夫被当地政府聘为护林员,每年工资1万多元。年迈的婆婆生病住院可享受90%的报销政策。

“去年全家收入将近6万元。”说到现在的生活时,腼腆的刘孟兰笑了起来,“这种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

刘孟兰是科尔沁右翼中旗2.6万名经旗政府培训后从事刺绣产业的妇女之一。年以来,该旗扶贫办累计在个嘎查(村)举办刺绣培训班期,帮助名建档立卡贫困农牧民人均年增收元。

近年来,在当地大力推广下,蒙古族传统刺绣成为兴安盟的一张闪亮名片和独具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妇女们借助这一产业,实现了足不出户就能增收的梦想。

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农牧民在一间刺绣扶贫车间刺绣(5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张雨阳摄

“以前,乡村妇女很少出门,更不用说就业了。现在她们参与产业发展,在扶贫车间创造了更多财富。”科尔沁右翼中旗人大常委会主任、蒙古族刺绣产业专项推进组组长白晶莹说,老弱病残者掌握刺绣技艺后,在家也能赚钱贴补家用。

除了刺绣,剪纸、年画、雕刻等传统手工艺培训也走进兴安盟的乡村。其中,不仅有针对有就业意向妇女的技能培训,也有面向所有人的兴趣类培训。

在手机上点开突泉县合发村居民冯素艳的朋友圈,几乎每3张照片里就有1张是她的剪纸作品。“我6年前开始跟赵日霞老师学剪纸,现在一看到好看的图案就拿手机拍下来,回家就急着把它剪出来。”

赵日霞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突泉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她从年起经营手工剪纸艺术坊,生意做得不错,还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开展剪纸培训,学员已达千余人。

“大部分学员出于爱好来学习。”她说,“剪纸既能传承发扬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还能丰富业余生活。”

跟赵日霞学习剪纸前,冯素艳农闲时总是无所事事,现在她一有空就拍照、构思、剪纸,生活越来越充实。“连儿子都说我过得越来越诗情画意。”冯素艳说。

这些流传至今的蒙古族传统手工艺为乡村妇女提供了工作休闲的新方式,也在她们的巧手下焕发出新的生机。

本文来源:新华社新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27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