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最新疫情消息。
重庆新增13+19例
10月11日,重庆市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场新闻发布会,会上通报,11日0时至18时,重庆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3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9例。内蒙新增阳性例
10月11日,内蒙古自治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发布消息显示,10月10日0时至24时,内蒙古新增阳性感染者例,多名感染者系邮政快递人员。10月10日0时至24时,内蒙古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例,其中,呼和浩特市例、包头市15例、呼伦贝尔市6例、通辽市1例、赤峰市2例、乌兰察布市1例、鄂尔多斯市7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例,其中,呼和浩特市例、包头市22例、呼伦贝尔市15例、兴安盟10例、赤峰市1例、乌兰察布市3例、鄂尔多斯市1例、巴彦淖尔市11例。10月7日,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在区域核酸检测实战演练过程中,发现鄂尔多斯市邮政邮件处理中心1名工作人员核酸样本呈阳性。经初步流调并对病例活动场所环境核酸采样,发现该邮件处理中心3号运送带2份样本均为双基因阳性,3号左按钮2份样本1份为双基因阳性、1份为单基因阳性。10月9日,东胜区疾控中心对集中隔离点密接人员进行核酸检测中,发现5例初筛阳性人员,系鄂尔多斯市邮政邮件处理中心确诊病例的关联人员。10月11日0时至10月14日0时,东胜区继续实行全域3天静默管理,连续开展区域核酸检测,全区所有人员除参加核酸采样外,原则上一律不出门,城区出入口实行“不进不出”管控措施。兴安盟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紧急通知称,鉴于突泉县10月10日兴安盟1例初筛阳性,且流调结果显示可能与10月6日和7日的邮政、快递相关联,大乌兰浩特城区和突泉县全域继续实行静默管理,继续开展全员核酸检测。10月10日0时至24时,内蒙古本土确诊病例治愈出院25例,其中,呼和浩特市22例、鄂尔多斯市3例。截至10月10日24时,内蒙古现有本土确诊病例例,其中,呼和浩特市例、包头市65例、呼伦贝尔市20例、兴安盟7例、通辽市5例、赤峰市11例、锡林郭勒盟3例、鄂尔多斯市22例;现有本土无症状感染者例,其中,呼和浩特市例、包头市66例、呼伦贝尔市40例、兴安盟23例、通辽市1例、赤峰市23例、锡林郭勒盟二连浩特市1例、乌兰察布市12例、鄂尔多斯市8例、巴彦淖尔市25例、阿拉善盟1例。我国已有至少5地检出BF.7变异株
作为奥密克戎BA.5变异株衍生的第三代亚型,BF.7正在全球迅速传播。近日,我国已有多地检出BF.7变异株。10月11日,深圳市卫健委发布消息,深圳首次发现BF.7变异株。据通报,10月8日0时-10日24时,深圳累计报告本土病例46例,其中32例为市外、省外来(返)深人员输入关联。深圳市疾控中心对全市10月9日以来的所有病例均进行了病毒基因组序列比对分析,测序结果显示,大多数个案感染毒株为BF.7、BA.2.76和BA.2.2变异株,其中BF.7变异株为深圳首次检出。目前,包括深圳在内,我国近期已有至少5地检出BF.7变异株。9月28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报告1例本土新冠肺炎感染者,经过国家基因测序检测,该病例属于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BF.7进化分支,是该分支首次在国内引起的本土疫情。10月7日晚,广东省韶关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发出《韶关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令(第1号)》,指出目前韶关市出现多例多源头多链条的外地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引起本地连续发生阳性个案。对韶关市造成影响的主要有两个链条,分别是奥密克戎变异株BF.7进化分支和BA.5.1.7进化分支。10月9日,内蒙古乌兰浩特市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从10月6日至9日14时,乌兰浩特市累计发现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1例、无症状感染者7例。经基因测序,乌兰浩特市本轮疫情病例感染的新冠病毒属于奥密克戎BF.7进化分支,与呼和浩特市自9月28日出现首例确诊病例的疫情高度同源。10月10日,山东省烟台市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通报,10月4日以来,烟台市本轮本土疫情累计报告阳性感染者10例,其中确诊轻型1例、无症状感染者9例,主要为省外返烟人员及其关联人员。经流调溯源,病毒基因测序主要为奥密克戎变异株BF.7,与省外相关病例高度同源。BF.7传播速度更快、传染力更强
深圳市卫健委表示,BF.7是BA.5.2.1.7变异株的简称,是奥密克戎BA.5变异株的亚系,相对于BA.4或者BA.5,它的传播速度快、传染力强、代际间隔更短,极易造成大面积传播。近期深圳在流调过程中发现,不少病例是由于不正确佩戴口罩而发生感染。深圳某市民在外地旅游返深后确诊,基因测序结果为BF.7变异株。初步流调显示,该病例与路边行人相遇时因两人均未戴口罩,导致行人感染。目前该外地返深市民已造成多例后续关联感染个案,给深圳市带来较大传播风险,不排除后续出现新增阳性个案的可能。湖北疾控专家介绍,近期,奥密克戎新冠病毒的多个亚型变异株在全球加速流行,其中BA.2.75、BF.7、BA.4.6等新兴变异株引起世卫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