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哞—哞—哞”,牛犊的叫声回响在内蒙古突泉县五三村。在村民杨丽芹家,毛色金黄的母牛正悠闲躺在墙角处,舔舐依偎在身旁的小牛犊。
“这头母牛,我们打算留着做基础母牛。”杨丽芹乐呵呵地指着牛圈,眼里全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自打今年开春以来,中国气象局支持购买的那批母牛已经产下3头牛犊,平均每头牛犊可以增加元至元的收入。”
杨丽芹是五三村有名的养牛大户。年她积极响应县里“牧业再造突泉”的号召带头养牛,可由于缺乏资金,养牛规模一直不大,牛存栏数基本保持在10头左右。
年下半年,杨丽芹在中国气象局定点帮扶资金15万元的支持下,买了6头母牛和2头小牛。加上刚刚产下的3头牛犊,如今杨丽芹家的牛存栏数量较去年同期增加了一倍以上。
村民钟树伟同样是这批定点帮扶资金的受益者。
与老养殖户杨丽芹不同,钟树伟原本在5公里外的县城里开出租车,每天起早贪黑图温饱,对家人照顾也有所缺失。他一直对养牛有着浓厚兴趣,但却苦于缺乏启动资金。
一听说中国气象局提供养牛帮扶资金,他立刻申请10万元认购7头母牛。“养牛虽然辛苦点,但是前景和政策好呀!时间也相对宽裕,还能把家人照顾好。”钟树伟说。
在中国气象局派驻五三村第一书记张小培看来,这里每增加一头牛,都是迈向乡村振兴的一小步。
而此前,五三村则以紫皮蒜种植为庭院经济主导产业。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如今为何突然又开辟出养牛这条新路子?
“在脱贫攻坚阶段,五三村紫皮蒜种植有效促进了村民脱贫致富。但经过多年发展,种植户数量和种植面积已趋于稳定。要想获得新的增长点,就要蹚出新路子!”张小培解释,进入全面乡村振兴新阶段,如何发展富民增收新产业,带动老百姓共同富裕,成了摆在第一书记和村两委面前的新课题。
牛,一直是突泉县的核心产业。从气候角度来看,这里拥有位于北纬45°的优质草场,牧草生长条件优渥。同时牛的养殖,还可以延伸发展前端、后端乃至产品深加工等全产业链。
张小培和村干部向村民介绍了养牛在自然条件上的优势,但村民对贷款养牛存有顾虑。尽管目前各银行的贷款申请都很便捷,但普遍存在资金支持周期相对较短的问题,养牛户每年需要还清当年贷款才能重新申请下一年的资金支持,这与牛养殖周期相对较长的实际情况有一定出入。
年6月,在张小培的组织下,《五三村利用中国气象局经费发展集体经济实施方案》编制完成,并向中国气象局寻求支持。
3个月后,中国气象局明确了85万元定点帮扶项目资金,用于支持五三村发展牛养殖产业。项目一次性为每个养牛户提供5万元至15万元的购牛资金,协议期3年——前两年养殖户每年只需按照约定的收益率向村集体交纳收益金,合作期满后返还当年收益金和购牛本金。
据估算,该项目在稳定支持农户的基础上,每年还能为村集体带来大约5万元的收益。年底,村集体已与10户具备条件的养牛户签订合同,其中新养牛户4户,村存栏牛数量新增54头,五三村养牛户数量及牛存栏数增长比例较同期均超过20%,示范带动效果明显。
在回村部的路上,张小培心里盘算着,“下一步,还要每年通过项目把村集体收益资金用好,在培训讲座、疫情防控和技术指导等方面给养牛户送去更多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