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要多少钱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531/5416226.html
建设亮丽内蒙古
——访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石泰峰
(年5月10日《经济日报》第9版)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这承前启后的关键节点,内蒙古将继续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为自治区确定的战略定位和行动纲领,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把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作为“十四五”发展的首要任务,不断提高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打造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
内蒙古战略地位重要、发展潜力巨大,开局“十四五”、开启新征程,如何在抢抓机遇、应对挑战中实现新的更大发展?日前,记者采访了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石泰峰。
加速融入新发展格局
记者:进入新发展阶段,内蒙古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有哪些思路举措?
石泰峰:内蒙古贯彻落实“三新”要求,最根本的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为自治区确定的战略定位和行动纲领,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快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打造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
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把“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作为铁规矩,全方位全地域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行业全领域推动发展绿色转型。特别是要抓住人口和生产力布局这个“牛鼻子”,调整优化国土空间、产业基地、区域经济、城乡建设布局,明确各地必须干什么、优先干什么、禁止干什么和共同干什么、侧重干什么,促进东中西各盟市差异化协调发展,使所有区域、所有领域、所有产业、所有行业的发展都建立在生态环境有效保护和能源资源高效利用之上。
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水平开放,打通与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堵点断点,提升供给对需求的适配性。围绕建设“两个屏障”,以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牵引构建全域生态安全格局,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统领深化平安内蒙古建设,切实履行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边疆安全的政治责任。围绕建设“两个基地”,积极构建富有特色、具有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和绿色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在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粮食安全、产业安全中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围绕打造“一个桥头堡”,优化口岸资源整合配置,贯通陆海空网联运主通道,建设重要枢纽节点城市、货物集疏中心和资源转化园区,增强腹地支撑,优化营商环境,构建全域开放平台。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记者:内蒙古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有哪些成效,下一步的重点是什么?
石泰峰:近两年我们按照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大气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全区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比重达到36%,非煤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63.6%,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5%,数字经济比重达到22.8%。下一步,将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高质量建设“两个基地”为重点,用更大力度推进布局调整、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不断提高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一是在发展导向上,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产业基地建设服从并服务于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凡是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冲突、对生态环境有损害的产业项目,无论是高端的还是低端的,无论是传统的还是新兴的,一律坚决挡在门外,已有产能要么加快改造要么彻底退出。
二是在项目布局上,严格遵循主体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规划,推动优势产业向优势地区集中,以包头、鄂尔多斯为重点建设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以东部5盟市和河套灌区为重点建设农畜产品生产基地,防止处处开发、遍地开花,防止盲目无序扩张、低水平重复建设。
三是在工作举措上,坚持扬长避短、培优增效,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大幅提高资源转化率和精深加工度,重点打造煤基全产业链、稀土等新材料产业集群,建设若干特色农畜产品产业带和农牧产业集群,同时在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和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积极培育新的支柱产业。
记者:作为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内蒙古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上有哪些新举措新成效?
石泰峰:内蒙古的生态环境具有两面性,虽然生态系统底子总体不错,但生态环境基础非常薄弱,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分别占全国的23.3%和23.7%。“十三五”期间,我们围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治理,实施了一批重大工程、推出了一批重大改革,作出了“严禁在草原上乱采滥挖、新上矿产资源开发等工业项目,已批准在建运营的矿山、风电、光伏等项目到期退出”等决策,草原、森林建设面积和沙化土地治理面积居全国首位,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国有林区改革等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阶段性任务顺利完成,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美丽内蒙古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现在内蒙古的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正处在“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历史关键期,我们将继续保持战略定力,强化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聚焦聚力短板弱项持续攻坚。一是在“治”上求突破。树立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思维,把保护草原和森林作为生态系统保护的首要任务,把治山、治水、治林、治田、治湖、治草、治沙作为整体统筹推进,强化生态恶化点位、区块、条带和“垃圾围城”“重化围城”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确保不留死角盲区。二是在“调”上动真格。把节能减排作为“硬杠杠”,划红线、明界限、亮底线,决不能哪儿的矿产资源都挖,决不能有矿产资源的地方就上能源资源型产业,决不能粗放式地、低端化地搞资源开发和转化,决不能不顾主体功能定位什么产业都抓。三是在“禁”上出重拳。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让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等要求真正长出“牙齿”、带上“高压电”,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零容忍,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任何人任何地方都不能例外。
做实做深“科技兴蒙”
记者: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兴蒙”如何做实做深?
石泰峰:内蒙古创新基础薄弱、能力不足、人才匮乏问题比较突出,科技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规模以上企业有研发活动的不到10%。我们强化“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和“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识,把科技创新作为走好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战略支撑,把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作为“十四五”发展的首要任务,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坚持以重大行动促攻坚,力争在破解这一制约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瓶颈上尽快取得实质性突破。
一是实施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强化研究与试验开发投入强度考核,建立政府投入刚性增长机制和社会多渠道投入激励机制,确保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持续大幅增长,逐步缩小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
二是建设特色创新平台载体。紧扣产业链供应链部署创新链,聚焦优质能源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国防科技工业等优势领域,布局一批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实施重大科技创新攻关,努力生成若干创新链价值链关键环节。
三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国家级高新区“提质进位”和自治区级高新区“促优培育”等行动,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群体。
四是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衔接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以构建“一心多点”人才工作格局为抓手全面加强引、育、用、留等各环节工作,完善科技任务组织实施机制,健全创新激励和保障机制,营造形成风生水起的良好创新生态。
(年5月10日《经济日报》第10版)
齐力建设祖国北疆风景线
——内蒙古自治区积极推动高质量发展
春暖花开之后,内蒙古自治区各个盟市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复工。仅4月22日一天,巴彦淖尔市48个项目、乌兰察布市个项目、赤峰市个项目同时破土,既涉及产业的延链补链,更涉及生态的优化美化。
内蒙古作为我国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区,在促进民族团结上具备光荣传统,长期以来拥有“模范自治区”的荣誉。内蒙古自治区各族儿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气风发投身高质量发展的伟大实践,在横跨东北、华北、西北的大草原上,团结奋斗,共同发展,齐心协力建设祖国北疆风景线。
红色旗帜引领
“五一”小长假,位于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的内蒙古城川民族干部学院人山人海。有来学院参加民族团结培训的学员,也有来参观红色遗址的游客,流动的“红军装”成为草原小镇的一道风景。
“由此前行约公里,就是革命圣地延安。”城川民族干部学院院长高鹏告诉记者,延安民族学院于年迁入城川。
年5月,党领导的内蒙古自治区宣告成立,成为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成功实践。新中国成立后,内蒙古缔造了“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古”等历史佳话。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内蒙古,多次就内蒙古工作做出指示、批示。内蒙古自治区各族人民备受鼓舞、倍感振奋、倍增信心,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按照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打造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战略定位,谋划发展。
产业转型升级
内蒙古物产丰富。一方面,自然资源丰富,资源型产业发展潜力很大。另一方面,产业发展较多依赖资源开发,新的产业增长点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要把资源上的羊(羊绒)煤(煤炭)土(稀土)气(天然气)转换为经济上的扬眉吐气,首先要解决挖煤卖煤、挖土卖土问题。”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包思勤认为,产业延伸、产业升级、产业多元,正在成为内蒙古转型发展的主流。
煤块经洗选、破碎变成煤粉。黑色的固体粉末经历加氢、液化,变成透明的液体油品……许多人参观了位于鄂尔多斯的煤制油生产线,改变了对内蒙古固有的“傻大黑粗”印象。近年来,内蒙古陆续投产了多个全国乃至全球首台首套现代煤化工装置生产线,采用了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衍生了多种产品,附加值呈乘数效应猛增。其中,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等煤化工产品产量居全国第一。
资料显示,“十三五”期间内蒙古稀土原材料就地转化率达75%,较“十二五”末提高29个百分点,稀土永磁、储氢、抛光等新材料产值位居全国前列,培育形成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和节能环保4个产值超百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生态屏障更牢
5月的草原刚刚返青,蒙草集团位于和林格尔的乡土植物组培基地早已姹紫嫣红。
“买来的种子能种出一片草坪,却种不出一片草原。”蒙草集团董事长王召明介绍,蒙草集团致力于驯化乡土植物修复生态,近30年在全国建立了10多个专项种业研究院,因地制宜建设具有特色的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和乡土植物繁育生产体系。目前“小草诺亚方舟”种质资源库已储存乡土植物种质资源7余份,土壤样本近万份,生态大数据系统收集全国植物种质资源图文数据信息近6.2万种,将为内蒙古乃至中国草原生物多样性保存、生态修复、生态产业、草牧业发展等提供种质资源保障。
锡林郭勒盟在全区率先建立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任期考核制度,并郑重承诺不再在草原上新上矿山开发项目,不再在草原核心区规划建设风电、光伏项目。
清明节前,锡林浩特市巴彦宝拉格苏木巴音哈日阿图嘎查牧民斯琴图已经给自家的1万多亩草场“放假”。“我觉得春季休牧对保护草场大有益处,因为此时牧草刚刚发芽,经不起牛羊折腾。”斯琴图说,“休牧4年了,每年夏季我家的草原上都是鲜花如海,我觉得值了。”
为建设祖国北疆生态长廊,内蒙古最近5年来累计投入生态保护建设资金多亿元,超过以往30多年的总和。编制完成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将50%以上的国土面积划入生态保护。年以来,内蒙古林业建设、草原建设和沙化土地治理面积均居全国第一,森林覆盖率和草原植被盖度实现“双提高”,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实现“双减少”。中国科学院关于内蒙古生态价值的评估报告显示,年内蒙古生态产品总值(GEP)4.48万亿元,约为同期GDP的2.6倍。
“内蒙古是全国第一个以省级政府名义出台绿色矿山建设方案的省份,目前建成绿色矿山家,规划到年全部达标。”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副局长张占军说。
服务下乡助力牧区生产
“没想到,我把生病的母牛和牛犊交给伊克塞兽医社会化服务中心,啥也没管,今天就能赶着撒欢的牛回家了!”说起“一站式服务”,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查干淖尔镇乌兰图嘎嘎查的牧户伊德日贡给予了夸赞。
开设能给牛羊治病的“医院”,是阿巴嘎旗探索社会化服务的新鲜事。年,阿巴嘎旗“牧区现代化试点”工作全面铺开,把建立完善牧区社会化服务体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全力推进。记者在“医院”看到,大型手术室、X光室、化验室、药房、康复中心、远程会诊等一系列诊疗功能一应俱全,而且还拥有一支年轻的兽医师团队。目前,伊克塞兽医社会化服务中心通过远程诊疗、本地接诊和下乡出诊等方式共计诊疗牲畜余次,间接为牧民挽回经济损失多万元。
阿巴嘎旗是以畜牧业生产为主的牧业大旗,地广人稀,加上畜牧业生产机械化集约化程度不高,牧区生产、生态、生活急需服务“兜底”。试点以来,阿巴嘎旗对牧区、牧民和牧业推出多项“一站式服务”。除了以“伊克塞”为代表的疫病防治社会化服务模式之外,还有以“鑫浩草业”为代表的三级饲草料储运模式、以“溯牛”为代表的冷季托管代养模式、以“牧人恋”为代表的民族传统奶制品发展模式。同时,哈乐穆吉牧区养老服务中心、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相继提档升级。
“阿巴嘎旗共有牧区社会化服务队13支,队员余人,大型服务器械40余台。”伊克塞畜牧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阿腾花介绍,6支开展便民项目的服务队、6支从事畜牧业技术的服务队和1支负责基础设施维修维护的服务队常年下乡,使牧民在育种、饲料、养殖、防疫、销售等方面不再犯愁。
“牧业再造”壮大致富产业
走进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突泉县永安镇新力村农民王玉海家中,铲车、搅拌机、拖拉机等一台台崭新的机械设备映入眼帘。王玉海告诉记者,这都是他养牛的好帮手。
“这两年,我在‘牧业再造突泉’政策的帮助下,共贷款8万元购买基础母牛,现在牛存栏达50多头。种地也转变到为养而种,来亩地主要种植玉米。”王玉海说,过去秸秆没人要,大部分都烧掉了。养牛之后,秸秆就成了“香饽饽”,村里更加干净整洁,火灾隐患也少了许多。
新力村党支部书记金荣良告诉记者,村里约有75%的农户养牛,“现在养牛政策好,效益高,大家养牛的热情十分高涨。全村现有存栏多头牛,户均6头牛。下一步我们想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的带动作用,整合多方资源,改良牛的品种,提升养牛效益”。
突泉县产业化办公室主任贾玉鹏介绍,近年来,突泉县因地制宜,创新实施“牧业再造突泉”工程,在壮大牛产业发展方面做足文章,充分发挥政府、企业、银行、农户在牛产业中的四大主体作用,通过户养企育、放母收犊、合作养殖、寄牛分红、自繁自购5种模式,推动金融政策扶持、畜牧“”社会服务配套及养殖风险担保等保障体系建设,使全县牛产业成为百姓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截至3月底,全县牛存栏总数达到13.38万头。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养殖基地增量建设,继续采取小规模、大群体、集群式发展模式,把千家万户发动起来,在提升肉奶牛数量的同时,确保养殖质量,注重品种改良,并加快冷链物流等体系建设,推动突泉县牛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贾玉鹏说。
提高含金量增多含“绿”量
70多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引领下,内蒙古自治区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共同发展,经济社会发展谱写了崭新的篇章。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一个民族都不掉队,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体现了发展的含金量。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内蒙古直面低端产业多高端产业少、资源型产业多高附加值产业少的实际,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效融入创新驱动发展之中,紧扣产业链供应链部署创新链。进入“十四五”,要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使发展的含“新”量与日俱增。
作为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内蒙古的生态状况如何,不仅关系着内蒙古各族群众生存和发展,也关系着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推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一批重大改革,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还湿、京津风沙源治理等一批重大工程,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与此同时,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加大重点行业、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力度。加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节能减排降耗,推进重点区域大气环境污染联防联治,年地级以上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1%。含“绿”量明显提高。
产业链延往下游、价值链攀向高端,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实现“双减少”,森林覆盖率和草原植被盖度实现“双提高”……内蒙古取得的这些喜人变化,都与提高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密不可分。
(年5月10日《经济日报》第11版)
从输出牛奶到输出标准
——伊利集团构建“全球健康生态圈”
湛蓝的天空下,数量庞大的奶牛自发排队进入转盘挤奶,牛奶全程与外界“零接触”,从牧场直达餐桌……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的合作牧场,超出许多人脑海中对于乳业生产的想象。
牧场场长边俊峰为记者展示了伊利集团开发的“新牛人APP”。“我只用手机就能对这多头奶牛实现精细化管理。哪头该挤奶了,哪头该调整饲料了,哪头该修蹄了……一目了然。”谁能想到,年牧场初建时仅有3头奶牛,经过20多年的发展,如今已奶牛成群,牧场也实现了智能化管理。边俊峰深有感触:“这全靠龙头企业带头落实党的好政策,为我们农牧民创造了发展的好环境。”
在全国,像这样的伊利合作牧场还有很多,它们见证着伊利集团从呼和浩特一个养牛合作小组到中国乳业龙头再到跻身全球乳业五强的不断跨越。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说:“伊利取得的成就,靠的是将企业的发展紧紧融入时代伟业,紧跟党的步伐,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
东方风来满眼春。30年前,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伊利集团就此开始试点股份制改革,成立了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年,伊利股份正式挂牌上市,成为中国乳品行业首家A股上市公司,开启了企业发展新篇章。国家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后,伊利着手探索企业组织结构改革,组建了伊利液态奶事业部,并通过引进先进包装技术,不断拓展市场,伊利经营业务由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年,伊利液态奶收入从前一年的万元突破至5亿元,随后更是翻番增长。这一变革,也带动了整个中国乳业的发展,让牛奶跨越了地理限制,走进了千家万户。近日,记者在伊利集团智能化车间看到,整条生产线完全实现自动化,每一滴牛奶从灌注密封到每一根吸管的粘贴,再到每一袋牛奶装箱、分垛,所有步骤无需人工操作,更看不到一滴牛奶。
党中央提出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推进对外开放,伊利集团率先进行国际化布局。年,伊利集团在新西兰建设的大洋洲生产基地正式揭牌,因其“输出管理、输出标准、输出智慧”的模式,成为落实“一带一路”建设的典范。目前,伊利正在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区进行全球织网,在资源、创新、市场等领域深化国际合作,积极构建“全球健康生态圈”。
“党建引领、产业带动、精准发力、全面脱贫”,伊利集团提出“十六字方针”,助力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通过产业基地精准扶贫,带动农牧民脱贫致富。位于大青山南麓土默川平原腹地的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全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占全市贫困人口总数的20%以上。为了帮助当地摆脱贫困,伊利组织10个党支部与土默特左旗大阳村等10个村党支部围绕产业、技术、文化等开展帮扶与共建。伊利集团规划的青贮种植收购产业扶贫项目,一年就为10个村的农户创造收益约0万元。大阳村党支部书记吕小平说:“有了伊利集团的帮助,我们再也不用为青贮的销路发愁了,乡亲们都脱贫致富,过上了好日子。”
伊利集团获得的荣誉很多,但他们更看重今年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荣获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随着脱贫攻坚的胜利,党中央又奏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进行曲,伊利集团再一次融入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据悉,多年来,伊利集团累计带动万养殖从业者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未来5年,伊利集团还将持续投入亿元扶持上游奶业发展。此外,伊利集团在全国开建的产业集群项目,变“输血”为“造血”,强力拉动上下游产业,将为乡村振兴继续助力。目前,在内蒙古、河南、宁夏、河北、山东等地,一个个项目纷纷崛起。
敕勒川,阴山下,现代牧歌正在奏响。记者走进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施工现场,只见塔吊高耸、钢筋林立,一辆辆挥舞着铁臂的挖掘机往来轰鸣,到处是一派繁忙景象。“目前工程进展顺利。按计划,这里的牧场今年7月份就能进牛了。”健康谷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介绍,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规划10平方公里核心启动区、38平方公里核心发展区、百平方公里全域协同发展区,是全球一流乳业高质量发展综合体。根据规划,该项目有望创造GDP超过0亿元,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人口超过50万人。
跟党走有奔头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说:“伊利取得的成就,靠的是将企业的发展紧紧融入时代伟业,紧跟党的步伐,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
“听党话、跟党走”能为企业发展指引方向、把握航向。只有准确理解与全面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按照我们党所擘画的经济发展蓝图进行正确决策、科学部署,才能在市场经济浪潮中屹立不倒,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成功的企业从来不是简单逐利,有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的企业才能行稳致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遵循市场规律、参与市场竞争、自担市场风险是基本要义。但要跑赢市场,首先要赢得人心。这恰与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度契合。“听党话、跟党走”的落脚点应是坚守人民立场、增进人民福祉、实现人民幸福。
“听党话、跟党走”并不意味着要因循守旧、故步自封。创新是企业经营最重要的品质,企业的经营活力和综合竞争力归根结底来源于创新。在走对方向、把准航向的基础上,只有开放理念、敢想敢干、大胆发展,才能让企业活力迸发、蹄疾步稳。
北奔重汽在产品开发上持续发力——
新能源重卡弯道超车
年4月,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北奔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新能源事业部,今年3月,集团首台套氢燃料电池环卫重卡下线。
近年来,北奔重汽将新能源板块作为产品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与平台,在新能源产品开发上持续发力,实现弯道超车,在科研开发、市场推广、产业资源整合等方面取得了好成绩。截至目前,北奔重汽新能源重卡已实现收入5亿元,位列行业前三。
“前不久,公司接到一笔新能源重卡订单,这段时间我们都在为这笔订单忙碌,很快就可以交付。”作为一名与公司共同成长的老员工,北奔重汽驾驶室制造公司钳工王保强亲身经历了公司多年来的变化:“从建厂之初年产不足百台到现在突破万台,从一开始单一的产品线到现在拥有40多种基本车型和多个品种的重型商用车生产基地,虽然经历了很多困难与坎坷,但公司发生的喜人变化大家有目共睹。尤其是这两年,公司新能源重卡的强劲发展势头让我们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
北奔重汽是国家为改变缺重少轻局面,引进德国戴姆勒·奔驰重型载货汽车全套专有制造技术和装备,依托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雄厚的军工基础建设而成。年9月27日,奔驰重型汽车引进项目签字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年12月18日,项目全面建成并通过验收。
北奔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新能源事业部(分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其尔曼告诉记者,北奔重汽多年来一直以生产柴油车为主,年成立新能源事业部时,事业部里负责产品开发、市场推广的工作人员只有12人。如今,技术人员增加了5倍多,且还在不断扩大中。“虽然起步不早,但步伐不慢。年我们销售了余台纯电动重卡。年,我们的奋斗目标是产值要翻两番。虽然和柴油车相比,公司产品份额还不高,可是在该领域里排名已经靠前。”其尔曼说,一直以来,北奔重汽不断打造自己的核心技术,力争做出差异化,“目前,通过对外合作,我们在电驱动、电控系统等产品领域,逐渐形成了北奔的新能源特色技术”。
截至目前,北奔重汽在新能源商用车板块已完成氢燃料环卫车、纯电动4×2专用车底盘、8×4自卸车(充/换电版)、6×4重载/轻量化牵引车、矿用宽体车等系列化产品开发,初步打开钢厂、煤炭短途运输等市场,为公司转型升级奠定了良好基础,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培育上取得了新突破。
北奔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周亚伟告诉记者,“十四五”期间,北奔重汽将围绕企业高质量发展目标,进一步加大新能源、智能化、网联化等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大幅提升产品技术含量与服务质量。重点发展城市、港口、矿口、制造四个场景的新能源产品应用,并将其作为新能源业务板块的支撑。同时,积极开发多种新能源动力系统,逐步完善新能源产品系列。进一步拓展新能源自卸车、牵引车、宽体车、城市专用车等车型产品,积极参与氢燃料重卡产业生态布局。通过加速新能源产业技术和产品发展,为内蒙古区域经济转型发展和国家节能减排作出贡献。
鄂尔多斯集团——
坚持产业报国踏准时代节拍
虽是“五一”假期,但是内蒙古鄂尔多斯投资控股集团旗下的内蒙古鄂尔多斯资源股份有限公司针织二厂电脑横机挡车工边世英却并没有闲下来,反而感觉比往常更紧张,“我们手里有一批产品订单,量大,要得也急,所以大家假期也没有休息”。边世英告诉记者:“这些年来,我们公司的产品越来越受消费者欢迎,我们虽然忙些,但公司效益好,我们的收入也得到了提高,心里很高兴。”
鄂尔多斯集团前身为伊克昭盟羊绒衫厂,创立于年,年建成投产,是中国民营企业强之一。年发布的《中国最具价值品牌》分析报告中,服装品牌“鄂尔多斯”以.75亿元的品牌价值连续14年蝉联纺织服装行业榜首,位列品牌价值总榜第49名。
员工满意的背后是企业在党的领导和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顺势而为、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从名不见经传的羊绒制品加工企业到如今涵盖羊绒服装、资源综合循环开发利用和清洁能源综合利用等多元化经营的大型现代综合产业集团,鄂尔多斯集团前行的每一步都凝聚着改革的智慧和创新的力量。
“40多年来,鄂尔多斯集团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政治站位引领发展定位,始终将集团事业深度融入国家、地区发展规划中,打造持续竞争力。”鄂尔多斯投资控股集团党委副书记侯永旺告诉记者,进入21世纪,鄂尔多斯集团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启动棋盘井硅电联产项目,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党的十八大以来,集团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注重提升设备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实现了绿色可持续发展。
侯永旺介绍,目前公司羊绒产业持续推进标准化养殖、标准化牧场和原料基地建设,引进推广先进设备优化产能,同时在绿色生产标准化建设、工艺技术创新、新标准制定和新产品研发等方面厚植优势,以技术引领产业升级。在电力冶金产业上,选择清洁生产、循环发展,通过引进和运用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为传统制造产业赋能,变“制造”为“智造”。“以技术创新为例,在建厂初期,我们的羊绒产业主要是引进和吸收外国的设备技术,现在已发展成为企业自主开展集成式创新,在实现设备整体自动化升级换代的同时,在各生产环节和营销环节进行模块化集成创新,推动羊绒生产进入绿色智能化制造时代。”侯永旺说。
年,鄂尔多斯集团提出将“持续改进”作为新时期的一项长期工作主题与战略系统工程,在全集团进行一场横到边、纵到底、全方位、全覆盖、全员性的持续改进。“鄂尔多斯集团40年发展经验的核心,在于坚持产业报国,踏准时代的节拍顺势而为,在关键时期进行一系列循序渐进的改革和创新,从而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侯永旺说。
(年5月10日《经济日报》第12版)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①棚户区改造让兴安盟阿尔山市旧貌换新颜。
安萱摄(中经视觉)
②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天骄绿能50万千瓦采煤沉陷区生态治理光伏发电示范项目施工现场,员工在安装光伏板。
经济日报记者余健摄
③呼伦贝尔扎兰屯市向阳街道向阳村扶贫车间直播销售中国结,助力群众致富增收。
孙镰峰摄(中经视觉)
④呼伦贝尔农垦集团绰尔河农场机械化收割大豆,确保颗粒归仓。
韩冷摄(中经视觉)
⑤为满足国内外订单需求,兴安盟敬业集团乌兰浩特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加紧生产,企业保持产销两旺良好势头。郑志宏摄(中经视觉)
⑥首列临河至伊朗德黑兰的中欧班列从巴彦淖尔市临河站驶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欧班列深受沿线各国欢迎。
唐哲摄(中经视觉)
生态优先绿富同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自治区以“等不得、慢不得”的决心和“来不得半点虚”的要求,按照党中央为内蒙古量身定制的战略定位和行动纲领,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加快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和“一个桥头堡”。
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内蒙古围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积极推进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和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加大重点行业、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力度。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在优质资源基础上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率先推进奶业振兴,推动饲草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牛奶、羊肉、绒毛、草业产量居全国首位。积极发展生态农牧业,增加优质绿色农畜产品供给,全区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数达多个,总产量达多万吨。
绿色,已成为内蒙古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和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