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泉县深化医改成功破题人民资讯

「本文来源:内蒙古新闻网」医院人满为患,一边是基层医疗机构门可罗雀。乡村基层医疗机构长期以来面临的“无病可看”、留不住人才的困境问题究竟该如何破解?乡村人口占常住人口70%的兴安盟突泉县给出答案:大力推行试点县域医共体建设,下沉优质资源,让基层医疗机构发挥好健康守门人作用。突泉县深化医改成功破题,受到国务院表彰。9月8日一早,突泉县宝石镇宝龙村卫生室已经坐满了前来求诊的村民。“以前买药得来回跑20多公里去镇上卫生院,耗时费力,现在在卫生室买药就能报销,我用一支就买一支,啥也不耽误。”说起医改带来最直观的变化,宝龙村村民李玉琴打开了话匣子。68岁的李玉琴身患糖尿病,需要定期注射胰岛素。自从村卫生室进行门诊化管理后,她再也不用为省几块钱让家人陪自己往返乡镇。“每次来买药,李大夫还给我复查血糖,根据情况给我调整用药剂量。咱庄户人也有保健医生了!”李玉琴话语中充满自豪。说起变化,村医李朝辉的感受更真切。以前,村卫生室门庭冷落,日均接诊不到5人,他一度只能靠副业来养家糊口。一切的变化始于年末,突泉县成立医疗集团,统一管理17家县乡级医疗机构和个村卫生室。8名县级医疗机构业务副院长深入基层,担任11家分院执行院长,“破冰”基层医改。距离突泉县最远、医疗条件最匮乏的宝石卫生院率先进行尝试。村卫生室和镇卫生院医疗资源共享,病人买药就诊享受同“城里人”一样的待遇。家门口就有优质的服务,谁还会舍近求远呢?要想实现分级诊疗,就要把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宝石卫生院院长宋清君临危受命,成为这场变革中“下沉”基层的第一人。宋清君医院副院长,医院管理专家库成员。到任后,他一边调研,一边摸索,将卫生院和15个村卫生室一体门诊化管理,村民在村卫生室就能享受到和镇卫生院门诊一样的诊疗服务,卫生院和县里的专家随叫随到,用药、住在卫生室留观都能医保报销,“小病”不出村,变成了现实。“基层医疗能力弱关键是缺人才。我们培养了李朝辉等一批医术精湛的村医,守住小病不出村的第一道防线。”专家门诊建设、打造本土名医、门诊化管理模式……宋清泉通过乡村一体化建设,打通了分级诊疗的堵点和痛点。只有医疗资源下沉,带动患者下沉,才能让群众就近就便就医,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为此,突泉县建立县级医师下乡驻点机制,选派专科医师到卫生院坐诊,组建医疗组定期下乡巡回指导。只要基层有需要,集团随时选派医务人员下沉到基层开展医疗服务工作,人员编制不变,待遇不变。同时,该县还变革医保支付方式,对医疗集团实行医保基金包干、结余留用方式。年初从当年医保基金总收入中提取5%作为风险调剂金,结余部分一次性下达给医疗集团。去年,突泉县医保结余万元,其中万元作为今年的专项资金,为下基层的医务人员发放补贴,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除此之外,服务基层的医生可以参与所在医疗机构的营利分红。“改革就是利益调整,合理的薪酬分配和激励机制会更好的引导大家多干活。越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到基层服务就越赚钱。”突泉县卫健委主任王志元说。“我们通过加强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现乡村一体化建设,基层医疗机构真正做到了‘守住门、接住人’,县域就诊率和基层就诊率明显提升,走出了一条乡稳村活的医改之路。”王志元表示。经过摸索与实践,宝石卫生院这个曾经是突泉县条件最差的乡级卫生院,去年的门诊量高达3.6万人,同比增长%,出院患者人,同比增长%,突泉县医改迈出成功的第一步。(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安寅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65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