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人民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写在第七次全

七年,栉风沐雨。七年,砥砺奋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提供了行动指南,也为气象服务发展指明了方向。年,在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要求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为气象服务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循着总书记指明的方向,广大气象工作者抢抓机遇,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积极推进气象服务业务现代化、主体多元化、管理法治化,推动构建中国特色现代气象服务体系,以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成绩单。

以人民为中心,砥砺前行显成效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七年来,气象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民生行业为优先,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面对我国气象灾害频发、重发态势,气象部门始终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方针,做到预警早、预报准、传播快、覆盖广,预警信息在3-10分钟内覆盖92.7%的社会公众,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充分发挥。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强调“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仓廪实,天下安,每一个关键农时,都有精细化气象服务相伴左右。放眼全国,万农机手及相关人员享受到了“三夏”机收精准气象服务的便利。“在手机软件上就能实时查看雨量大小,非常方便。”今年夏季,来自安徽蚌埠的农机手赵师傅根据天气预报安排机器作业时间,实现及时抢收。知天而作,直通式农业气象服务覆盖全国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年粮食产量预报准确率高于99.7%,助力端稳中国饭碗。

看天气变化,已成公众习惯,看气候趋势,也将逐步走入百姓日常。今年3月,气象部门在面向政府决策服务的基础上,首次面向社会公众发布气候趋势预测产品,公众登录气象部门网站即可了解“冬季温度偏高还是偏低”“未来一个月或一个季节降雨偏多还是偏少”,以气候预测为代表的气象服务,通俗性、可用性逐渐提升,与人民群众距离越来越近。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国家气候标志、气候可行性论证等服务品牌应运而生,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大气污染防治气象保障服务,开展重点生态功能区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全面推进,空气质量业务预报时效提升至7天。走进“中国天然氧吧”,游客可实时查看负氧离子监测数据,一呼一吸间,气象服务成为美丽中国的参与者、守护者、贡献者。

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从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挥气象优势、通过气象服务增收致富的场景在全国各地涌现。在中国气象局定点帮扶的内蒙古自治区突泉县,村民王金霞正忙着给紫皮蒜“编辫子”,通过发展庭院经济,她的家里又添置了新家具。助力“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气象服务从未缺席。

不断回应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心愿和期盼,惠及亿万百姓衣食住行健康安全。当前,气象服务公众覆盖率达到99%,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连续7年上升。年,全国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达到92.7分,比年提高6.8分,人民群众对气象服务的获得感显著提升。气象服务成为覆盖面最广、满意度最高的公共服务之一。

以需求为牵引,专业服务多领域拓展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七年来,气象部门立足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需求为牵引,服务触角延伸到交通、水利、能源、旅游等上百个行业。

今年年初,为更好地了解需求、提升质量,中国气象局主动面向30个部委和中央企业专题开展气象服务需求调研,逐一建立需求清单和气象服务供给台账,推进气象保障服务更加精细化、更有针对性。

秉持着这样的思路,“一部一策”稳步推进:为应急管理部滚动提供防汛抗旱、防扑火、应急救援、防震减灾等气象保障“一对一”服务;与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1个部委保障春运;与公安、交通部门联合推进“一路三方”交通应急联动处置试点工作;与国家铁路局等加强铁路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工作指导;与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推进农业防灾减灾工作;与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加强体育赛事活动安全监管服务;与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签署合作协议,强化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大气臭氧层保护等。

在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实践中,气象服务领域全面拓展,专业化水平、与公众衣食住行关联度不断提高,“+气象”服务理念得到生动实践。

在冬季能源保供非常时期,气象部门与国家能源局深入合作,强化寒潮、暴雪、冻雨等气象灾害预警服务,推动与能源监管部门建立常态化会商、应急联动机制和能源保供气象服务专班;面向发改委和交通运输、公安交管等部门提供冬季供暖、煤电油运气象保障服务;多地供热管理部门依据天气变化情况和气象预测信息,科学调整供暖决策,确保人民群众温暖过冬。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期,相关信息发布争分夺秒。气象部门积极对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疫情防控信息全线接入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助力疫情防控信息传播到村到户到人;针对快递行业需求,联合国家邮政局邮政业安全中心推出定制化预警小程序,精准服务全国万快递小哥;联合百度公司推出全国疫情实时大数据查询服务,让公众足不出户就能了解疫情防控进展。

每年高考正值汛期,如何保障考生安全参加考试?气象部门不断尝试探索。今年,实时数字化气象预报服务信息融入教育部考试中心指挥平台,结合考点位置、考生人数、场次时间段等,构建基于重特大突发事件和风险预警的应急提醒处置应用场景,方便考务指挥中心有针对性地做好预案,护航考生离梦想更近一步。

立足国内,我国气象防灾减灾机制日渐健全,气象部门与17个部委和单位签订合作协议,与8个部委建立常态化会商制度,与26个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和沟通协作机制;放眼全球,中国气象局被世界气象组织认定为世界气象中心,与世界气象组织60个会员预警信息联通,建立了自主研发、全覆盖个签约国家和地区的“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城市天气预报服务专网,开展港口、海洋专业气象服务。

以能力建设为重点,气象服务向高质量目标前进

打铁还需自身硬。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高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努力做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七年来,气象部门深入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依托气象监测、预报、服务全链条发展,推进气象服务质量和水平稳步提升。

在城市治理防御大尺度天气系统的实践中,深圳气象“服务模式”打出了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节奏。在湖南,气象部门基于从提前3天到1天、3-6小时、1小时的递进式预警业务链条向省市县乡村5级10.8万名防汛责任人精准靶向发布预警。

以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逐步完善为代表,气象服务能力正不断增强。

——服务业务现代化建设进展明显,由分钟级到次季节的气象预报服务业务建立,基于任意位置、逐小时滚动更新的精细化、分众化气象服务初步实现;气象服务不再“上下一般粗”,基础型、普惠式气象服务走向国省集约化,基层市县气象服务更具特色化、个性化;突破专业气象服务属地原则,建立长江航运、远洋导航、中欧班列等若干服务联盟,推动专业气象服务集约发展;搭建成长平台,培养专业化气象服务人才团队。

——服务主体多元化积极推进,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共气象服务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府绩效考核;公布《基本气象资料和产品共享目录》,建设基本气象数据资料共享平台,向35万个企业和个人用户提供17种气象服务数据支撑;组建气象传媒、防雷减灾等12个协会分支机构,成立气象服务团体标准委员会,联合成立4个气象产业技术研究机构,推动行业自律和发展。

——气象服务管理法治化进程提速,初步建立由11项管理办法和16项标准组成的气象服务市场管理标准体系,基本建立事企分开、分类运行的气象服务管理机制;印发77项业务规定和项气象服务技术标准,完成全国个县(区)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面向各级党委政府负责人的直通式报告机制和面向基层重点单位应急责任人的预警服务叫应机制。

机制的健全,激活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气象服务保障能力持续加强,气象灾害防御理念积极转变,服务内涵正在向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深度拓展。

展望未来,新一轮逐梦路已开启。第七次全国气象服务工作会议提出,建成智慧精细、开放融合、普惠共享的新时代现代气象服务体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国气象部门将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扎实推进气象服务高质量发展,更好地保障现代化强国建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44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