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捐助 http://weifang.dzwww.com/cj/201711/t20171127_16268082.htm
站在扎赉特旗巴彦高勒镇和平村前的山坡,远远望去,一树一树的杏花像天上的云朵飘落在五彩缤纷的山坡上,煞是好看。走进杏树林间,只见树下生长的黄芩、防风、桔梗、苍术、五味子等十余种中药材生机勃勃,为这片林地平添几许绿意、几分药香。
“17年前这里是一片荒坡地,夏天下大雨,山洪就会冲进村里,在山坡上留下一道道沟痕。”扎着马尾辫、穿着一身朴素的黑色衣服、正在修剪树枝的姜志华说。年国家退耕还林补贴政策出台,她承包了这座.1亩的荒山,现在荒山上栽植的杏树,不仅给她家带来了稳定的收入,林下培育栽种的中草药更拓宽了增收渠道。
沿省道北上或南下,进入科右前旗巴日嘎斯台乡兴安村境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道旁巨幅红旗造型的标语牌,醒目地写着“相约绿色兴安,博览红色经典”。兴安村是内蒙古东部区农村第一个党支部的诞生地,也是内蒙古革命的红色发源地。
“过去,我们兴安村到处是荒山秃岭,生态严重失衡,雨季到来,山洪夹杂着沙石破坏农田、毁掉秧苗,农民苦不堪言。如今的兴安村,放眼望去,田成方、树成网,绿色植被满山岗。”旗委宣传部副部长崔建平告诉记者,兴安村能够发生这样的变化,现任党支部书记、全国绿化奖章获得者战洪全功不可没。二十多年来,战洪全把生态环境治理抓在手上,带领全体村民先后实施了小流域治理、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生态项目,进行了持久而规模宏大的生态建设大会战,时间最长的一年,大会战持续了68天。眼下,兴安村的荒山披上了绿装,村集体林业资产超过千万元,使绿水青山变成了绿色银行,不但增加了村民收入,还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一笔丰厚财富。
20年前,突泉县溪柳乡果树经济林种植大户陈国友响应国家“承包荒山、谁造谁有”政策,承包了50亩盐碱滩栽植果树进行改良,如今,他的果树经济林面积已达亩,靠发展果树经济林产业,一家人摆脱贫困奔上致富路,还帮扶众多乡亲发展林果业增收致富。
过去,科右前旗很多乡镇生态一度恶化,加之种植结构单一,很多农民靠天吃饭,农民增收渠道狭窄。近年来,科右前旗通过政策引领,典型示范,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林果产业,改善了生态环境,也实现了“靠山吃山”。
“大石寨镇是我们旗林果产业发展最快的乡镇,集中连片打造了3.8万亩林果长廊,建设了年产鲜果汁吨的果汁加工厂、年贮存吨鲜果保鲜库2座,这里的农民走上了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式的林果全产业链发展之路。短短几年间,全旗个嘎查村就有个村栽种果树,稳定脱贫户,小林果已成为贫困户的‘脱贫果’。”旗林草局局长何长江说,下一步科右前旗打算借着蓬勃发展的全域旅游,探索出一条“春赏花、夏纳凉、秋摘果”的生态旅游发展之路。
强化绿水青山养护,让生态资产保值增值,藏富于绿水青山。年以来,兴安盟大力实施百万亩特色经济林工程,现如今果树经济林面积已达96.2万亩,其中以沙果、小苹果为主的果树经济林达56.2万余亩,山杏经济林面积40万亩。特色经济林产业不仅绿了荒山、美了村庄,更富裕了这方百姓。
兴安盟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高举生态建设大旗不动摇,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自年以来,全盟累计完成营造林面积.64万亩,年均造林面积达64.2万亩。如今,在兴安盟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1/3是草原、1/4是森林、1/10是自然保护区,是中国东北乃至华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生态服务区。 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河水、茂密的森林……这是兴安盟留在人们脑海中的一幅风情画。兴安盟地处嫩江、松花江流域源头,境内大小河流多条,水资源总量50亿立方米,居内蒙古第二位,被誉为中国东北地区的“水龙头”。当地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95%以上,水源水质达标率%。兴安大地处处彰显的绿色颜值、生态气质,成为兴安盟引以为傲的“家底”和最大发展优势。绿色发展给兴安盟带来的不只是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还有旅游业的日益兴旺和农牧业供给侧结构的良性调整。
走进科右中旗巴彦敖包村,入眼皆景,恍若“世外桃源”。这里近年来发展成乡村旅游景点,引来了络绎不绝的游客。年度假村接待游客超过30万人次,嘎查集体经济收入达多万元。像这样的新兴乡村旅游点,近年来在兴安盟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乡村旅游发展势头强劲,逐渐由点及面、串珠成链,覆盖面越来越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综合效益日益凸显。年,兴安盟乡村旅游接待人数.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7亿多元,直接或间接受益农民10万人。乡村旅游正以其强大的市场优势、新兴的产业活力、强劲的造血功能和巨大的带动作用,成为兴安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金钥匙”、打造全域旅游的“引爆点”。
自然资源、秀美风光等生态要素活起来,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绿水青山所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正在一步步变为金山银山。生态聚人气、绿色促发展,已经成为兴安盟的生动实践。年,全盟全年接待国内游客.81万人次,同比增长25%,旅游收入亿元,同比增长24%。全盟旅游人数和收入连续6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成功实现游客过千万、收入过百亿目标,在老少边穷地区蹚出一条富民强盟的绿富同兴之路。
立足生态自然资源优势,年,兴安盟开始探寻农业大盟的转型之路,组建“兴安盟大米产业联盟”,共举一杆旗,共打一张牌,政府、企业、农民合力打造“兴安盟大米”品牌,让生态、安全、绿色、有机的兴安盟大米金字招牌更加响亮。在“中国首届国际大米节”上,兴安盟大米被授予“中国十大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和“十大好吃米饭”称号。如今,在国内很多一线城市的大型超市货架上,有了“兴安盟大米”的身影;大城市的繁华街头,出现了“兴安盟大米”销售店;全国各地越来越多家庭的餐桌上,飘起了“兴安盟大米”的清香。据有关统计,今年1至3月,通过线上线下销售网点,销售兴安盟大米2.7万吨,实现收入2.8亿元,同比增长9.1%。“兴安盟大米”已经成为兴安盟的一张亮丽名片。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兴安盟最宝贵的财富,是兴安盟的底色、底线、生命线,也是我们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底气和底牌。决策围绕生态定,产业围绕生态转,百姓围绕生态富,正在成为兴安盟发展的鲜明特征。”盟委书记张恩惠说,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为指引,我们将进一步放大绿色效应,汇聚生态力量,让兴安盟的绿色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韩卿立胡日查来春誉程英军高敏娜)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