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盟做强农畜产品加工业赋能乡村振兴
□记者武跟兄
9月,在内蒙古兴安伊利乳业“5G+工业互联网平台”液态奶智能工厂示范项目施工现场,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在加紧施工。“项目一期工程共规划8条生产线,主要生产安慕希常温酸奶、金典奶系列、纯牛奶产品。一期总体工程完成过半,项目投产后,将实现日处理牛奶吨,年产值15亿元,年纳税万元,解决当地余人就业。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5.47亿元,已完成项目整体进度的80%。”工程项目总经理赵东宏介绍说。
多年来,我盟坚持以全产业链思维谋划农牧业发展,推动农畜产品加工业由“初字号”转向“精字号”,先后扶持引进龙鼎、绿丰泉、天牧臻、华阳等产业链核心企业,实施内蒙古兴安伊利乳业“5G+工业互联网平台”液态奶智能工厂示范项目、玉米深加工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等集群项目,为农牧业主导产业补齐加工链条。
“两牛”是我盟的优势产业。为了带动农牧民积极参与到牛产业发展中来,我盟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引领作用,建立稳定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实施“放母收犊”模式,农牧民向内蒙古绿丰泉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购买已孕能繁安格斯基础母牛,公司将基础母牛投放给农户养殖,并回收犊牛。截至目前,公司已发放安格斯牛头,惠及合作社及农户家。
“发展牛产业真的让我们老百姓挣到了钱,一年仅养牛这一项就能收入五六万元。”突泉县太平乡赛银花村村民李喜春说,他早已过上了小康生活,但还要加油干,让日子越过越“牛”。
为了壮大优势产业,我盟不断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建设,做好扶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发展。截至去年底,我盟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家,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41家,销售收入万元以上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家,实现年销售收入85亿元、增加值23亿元。
打造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必须要有高质量的农畜产品作为支撑,在我盟不仅有“两牛”还有“两米”。近年来,我盟立足当地资源禀赋,以“兴安盟大米”为突破口,全力推进我盟粮食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实现了“好米”变“名米”。
走进扎赉特旗好力保镇先锋村,金黄的水稻在微风下泛着层层稻浪,村民王建新望着眼前丰收的稻田笑得合不拢嘴。“‘兴安盟大米’现在可有名了,今年我种了亩水稻,预计亩产斤左右,我和好力保农业专业合作社签了收购订单,每斤高于市场价几分钱收购,今年又是个丰收年。”王建新说。
良好的市场声誉源自优质的产品。近年来,我盟以“兴安盟大米”区域公用品牌为主导,着力提升“兴安盟牛肉”品牌知名度,积极打造“兴安盟羊肉”“兴安盟小米”区域公用品牌,提升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产品规模和品牌价值,促进农牧民增收。前不久,兴安盟域牌形象在北京发布,借助兴安盟域牌形象发布热度以及“兴安盟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力量,让以兴安盟大米为代表的优质特色农畜产品“组团”走出内蒙古,走向全国市场。
目前,全盟成功申报“兴安盟大米”“兴安盟牛肉”2大区域公用品牌,13个企业品牌和23个产品品牌,建立了兴安盟农牧业品牌目录。我盟将继续支持扶持潜力大、前景好、征信好的企业扩大规模、提升产能、做亮品牌,发展成为农畜产品加工行业的领军企业,力争到年,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至65%左右。
来源:《兴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