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病友QQ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376.html
本文转自:内蒙古日报
给紫皮蒜编蒜辫。
在兴安盟突泉县突泉镇,有个因种蒜闻名的村子——大营子村,这里家家户户打起增收“蒜”盘。
走进大营子村村民郑俊芳家,她正在自家庭院的地里熟练地挖蒜、抖土、捆蒜,一把把带着泥土芬芳的新鲜大蒜被编成蒜辫,微风吹过,蒜香四溢。
“挖蒜时,手要拽着蒜茎,不能离蒜头太近,那样容易损坏蒜头。蒜刚起时水分高,比较容易编成蒜辫,经过几天的晾晒,让部分水分蒸发后更便于储存。”提起收蒜技巧,郑俊芳头头是道地讲了起来。
郑俊芳种植紫皮蒜已有20个年头,说起庭院经济,郑俊芳竖起大拇指:“别小看我这几亩地,种植蒜苔,还有这刚起收的大蒜,再加上秋白菜,算下来能收入4万元。”
庭院紫皮蒜,百姓金饭碗。大营子村按照“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思路,结合本村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土壤条件,把发展壮大紫皮蒜产业作为带动群众致富的重要途径。按照集中连片提质增效的思路,积极申请上级项目资金50万元,按照脱贫户、监测户每亩元和普通户每亩元的标准实施庭院经济奖补,用于紫皮蒜种植庭院经济项目,带动大营子村户种植户实现增收。
随着庭院经济的发展,该村年成立了突泉县溪柳紫皮蒜专业合作社,为种植户提供蒜种调配、田间管理和市场销售等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同时,坚持大蒜种植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方向,积极探索高效农作物轮种,形成“蒜+菜”种植模式,稳步提高产出效益。
“合作社在紫皮蒜包装上也下足功夫,将收获的大蒜悬挂晾干,须、茎修剪整齐,装入印刷精美的包装箱。采取‘线上+线下’的销售方式,实现了农产品提档升级和价格倍增。”大营子村党支部书记李艳军介绍说。
蒜苔、蒜头年年都能卖出好价钱,蒜农的种蒜热情更加高涨,种植面积也在不断增加。今年,大营子村种植面积达余亩,产量余吨,产值可达余万元。
不仅是大营子村,紫皮蒜种植已推广到了突泉县的突泉镇、太平乡、六户镇3个乡镇的24个村,全县种植面积达到多亩,每年紫皮蒜总产量可达吨,紫皮蒜真正成为突泉县庭院经济“当家菜”。(记者韩雪茹实习生曾令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