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放心的白癜风医院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0988605973694298&wfr=spider&for=pc
1月26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兴安盟突泉县杜尔基镇杜祥村养殖户孙长青已经起床开始搂秸秆、拌饲料,准备喂牛了。当地有个流传甚广的笑话:在突泉县个行政村里,第一个吃上早点的不是起得最早的农民,而是他们牛圈里的牛。
“人均一头牛,吃喝不用愁;人均两头牛,买车又住楼;人均三头牛,小康富流油。”在这个自治区重点扶持革命老区、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突泉县正在肉牛产业带动下拔穷根、摘穷帽。
5年前,突泉县肉牛存栏仅有余头,发展到目前存栏已达余头。户贫困户通过肉牛产业稳定脱贫。然而这并不是终点,突泉县的目标是:在年全县存栏达到30万头肉牛,实现全县人均1头牛,届时全县近万名的贫困人口将会依托肉牛产业脱贫致富。
“现在肉牛的市场比较好,肉牛养殖的效益更是杠杠的。实话不瞒你说,去年我两头6个月的肉牛卖了2万多块钱,我是实实在在地挣到钱了!”直到上午9点孙长青才忙活完牛群的吃喝,坐到饭桌上吃早点,他边吃边和记者聊着。
过去的突泉是个以农业为主的旗县,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年主动顺应市场需求变化,将养殖业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载体,创新实施了“扶贫扶产业·牧业再造突泉”工程。以此为契机,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思路,采取“示范带动,梯次推进”等措施,推动肉牛养殖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截至目前,突泉县为户贫困户发放贷款共计约1.6亿元,购进大牲畜头。
“想当初当个万元户是多么难的事儿,现在只要认真饲养,一头肉牛能卖1万多元,这肉牛真是我们贫困户的‘金牛’啊。”突泉县太平乡晨光村的贫困户王明河去年贷款购进头肉牛,仅一年就稳定脱了贫。
肉牛养殖产业的迅猛发展,使突泉县涌现出许多养殖大户、养殖合作社及养殖基地,并成为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重要力量。“我一共养了多头牛,政府鼓励我这样的养殖大户扩大规模,帮助村里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代养,实现共同富裕。”突泉县太平乡赛银花村养殖户黄银昌说。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突泉县的肉牛多以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为主,属于大架子牛,其中西门塔尔牛从存栏到出栏的6个月,小牛犊能从80多斤长到斤左右,一头肉牛能为农户至少增收元钱。
目前,突泉县百头以上的养牛专业合作社和基地有20余个。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内蒙古绿丰泉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现存栏多头肉牛,一年可创造3万元的收益。90后农民李云朋,父母体弱多病,无劳动能力,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年进入该公司打工,主要从事清理牛舍、填料等工作,每月工资元左右,仅一年家里就脱了贫。年绿丰泉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带动了像李云朋这样的贫困户共68人稳定脱贫。
牛吃秸秆杂草,哪有不生病的?为了把“金牛”伺候好,实现良种繁育、疫病防控,加快畜牧良种化进程,年,突泉县创新实施成立了突泉县家畜改良诊疗服务中心,将全县分为3个片区,每个片区下辖3个服务站,配备了名兽医骨干,实现了个行政村动物防疫及技术保障的全覆盖;新建50个大畜改良流动站点、10个固定改良站点,聘用大畜改良技术员31名,提供免费冻精改良服务,达到了“就近改良、冷配覆盖”的目标。
“咱们这个牲畜医院开设的真好,我家这牛刚下完牛犊,胎衣没排出来,我打了,兽医就立即上门来给牛看病啦。”杜尔基镇加拉嘎村贫困户张国才很兴奋。
为了肉牛的经济效益能发挥到极致,确保供销畅通,突泉县还搭建了肉牛养殖综合服务平台,同时肉牛屠宰加工场也在施工中。“肉牛养殖综合服务平台的就是要为养殖户提供一个供销平台,让肉牛不仅能够走进突泉,还能走出突泉、走出内蒙古、走向全中国。”突泉县农牧业科学技术局刘宏晓副局长说。
年,在肉牛养殖综合服务平台带动下,突泉县依托京蒙帮扶资金,采取随时出栏随时补栏的原则,为全县近万户养殖户提供质优价廉的肉牛来源。与此同时,牛气十足的市场更是吸引了吉林、辽宁等省区的客商慕名前来收购肉牛,极大地推动了当地肉牛产业的快速发展。(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赵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