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变身牛羊营养餐

白癜风微信群 http://www.sybbs.cc/shishang/2223.html

□曾令刚

收集秸秆,粉碎打捆,运输储存……11月初,秋收渐近尾声,在突泉县东杜尔基镇五一村的一处玉米田里,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台秸秆打包机正在田间作业。每隔一段距离,这台机械就会在尾部“产下”一个秸秆包。随后,这些经过处理的秸秆包将作为饲草,销往各养殖基地。

东杜尔基镇五一村村民侯武剑,去年冬季瞄准商机购买了一台秸秆打包机,今年秋收后就派上了用场,一直忙个不停。

“现在基本上是24小时全天作业,每天能打包左右。村里帮忙协调了周边的三个自然屯亩的玉米地,大约能出4万多包。”侯武剑介绍说。

五一村玉米种植面积共有余亩,通过秸秆打包,90%的秸秆都身价倍增。老百姓自己养殖牛、羊,打包后的秸秆稍作加工就能变为饲草料,不仅解决了禁烧问题,又减少了环境污染,留住了蓝天白云。

“以前是不敢烧,现在是舍不得烧。这些秸秆饲草可是养殖户眼中的‘宝’,通过机械化收储还为养殖户降低了饲料成本。”五一村党支部书记吴恩利兴奋地说。

突泉县是农业大县,年产秸秆多万吨。近年来,突泉县持续加大对秸秆农机补贴购置力度,通过政府牵头,引导涉农企业、合作社采用新技术、新装备,逐步完善现有秸秆收储运体系,形成一条低碳环保、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秸秆综合利用“生态循环链”。近几年,全县共购入、引入秸秆打包机余台,不仅为秸秆焚烧找到了新出路,也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奠定了基础。

“以前秸秆没人要,现在得花钱买,一亩地10到15块钱。目前秸秆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只要你打出包,就有人要。”突泉县兴隆山农业机械化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付说。

据介绍,合作社负责人刘付是突泉县最早一批做秸秆收购的,从事秸秆转化行业已经15年了。在合作社的院子里,一排排黄贮饲料整齐地排列着。今年,突泉县兴隆山农业机械化种植专业合作社大概能生产2万多吨青贮和1万多吨的黄贮。这不仅让废弃秸秆“变废为宝”,也为秸秆找到“新归宿”,同时还为农户带来了新收益。

来源:《兴安日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34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