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再敲幸福之门内蒙古日报

“呲溜——”“短粗胖”的菌棒从扎孔器里滑下,立刻被其他人捡起码放整齐,大家互相配合,动作娴熟麻利……正是木耳菌棒挂袋时节,兴安盟扎赉特旗瑞秋农牧专业合作社的黑木耳基地内,木耳种植户忙个不停,他们身后已经堆满了打完孔的菌棒。“木耳的利润非常可观,去掉人工成本,一万棒就能收入1万块钱。”脱贫户张福成算起这些账,脸上洋溢着笑容。在一旁干活的王建平更是乐得合不拢嘴:“今年合作社新建了20栋木耳吊袋大棚,大多数种植户都能种上吊袋木耳了,一个菌棒保守出1.2两的黑木耳,越干越有劲,越做越有奔头啊!”“小木耳,大产业”。如今在扎赉特旗,白胖的木耳菌棒摇身一变,成为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接力棒”,不仅辐射带动着扎赉特旗多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更为下一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积蓄了动力和产业支撑。在脱贫攻坚战中,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兴安盟同全国一道,凝聚合力向贫困宣战,以非常之力啃下硬骨头,让6个贫困旗县市、个贫困嘎查村全部摘帽出列,4.85万户、10.5万人全部脱贫,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扎赉特旗的小木耳产业正是奇迹的生动注脚之一。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站在新的起点上,兴安盟建立并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大力推动扶贫产业提档升级,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新起点上续写新的奇迹。“组合拳”打出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6个旗县市,5个国贫、一个区贫。年底时,兴安盟贫困发生率曾高达9.5%,高于全区3个百分点,是国家和自治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为了确保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兴安盟委、行署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打响攻坚战三年行动,顶层设计、制度保障,“五级书记抓扶贫”“四级包联”……兴安盟绘出作战图、签下军令状,层层“链条”全面转动,立足“两不愁三保障”总体要求,织密织细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活救助三张网。广大干部群众众志成城、艰苦奋斗,换来了高质量脱贫成果。兴安盟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年底的元增加到年的元,年均增长39%,高于同期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28.8个百分点。如何把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巩固住、拓展好?兴安盟给出了答案。“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兴安盟委书记张晓兵的话掷地有声。回想起家庭陷入困境的那些日子,突泉县永安镇巨有村村民张占海心里多了一份感恩。年,张占海成功脱贫,但随后遭遇的一场车祸,让他家的生活再次陷入困境。村里经过动态监测识别,掌握了他的情况,将他纳入帮扶范围,并提供针对性帮助。“帮扶工作队给我办理了小额贷款,购买了三匹繁殖母马,还给我提供了生态护林员的公益性岗位。”张占海说,防贫保险、商业补充保险的缴纳,更是给他吃了“定心丸”,避免了因病返贫。从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重心之下有重任,防返贫成为兴安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中之重。兴安盟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精准帮扶机制,定期组织开展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的排查和监测工作,对符合标准的群众按照程序纳入监测范围,确定监测责任人,定期监测收入的变化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让脱贫群众有了持续奔小康的底气。“扶上马送一程”,兴安盟增强产业持续性、增强就业稳定性、增强易地搬迁长效性,让脱贫户对未来充满信心。家住突泉县赛银花村的脱贫户李喜春心中曾始终有个担忧:“要是扶贫工作结束了,村里把这扶贫牛收回去了,我以后可咋办?”脱贫攻坚过程中,有类似想法的贫困户不在少数。为此,突泉县要求,获得扶贫资金的贫困户都与村委会签订扶贫资产确权书,明确扶贫资产归贫困户本人所有,产生的后续效益也都由贫困户本人受益。同时,还签订了扶贫资产承诺书,贫困户承诺不随意出售处理扶贫资产。如今,村委会里的一本本扶贫资产管理账本,记录着每一笔扶贫资产的详细情况。“自打签了扶贫资产确权书,知道这牛就是咱自己的,饲养得更细心了。”李喜春说,如今,他家的扶贫牛已从最开始的2头发展到了12头,同时依托政策,领养的20只小尾寒羊,也产生了5万多元的经济效益。兴安盟从年开始对扶贫资产进行了全面梳理和管理,并对产业经营类资产设计收益模式,确保资产不流失,效益“滚雪球”。目前,兴安盟核定年以来所有扶贫资金共计95.99亿元,借助扶贫资产收益,所有嘎查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3万元以上。在5年过渡期内,兴安盟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特别要落实好教育、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等保障性政策。同时,结合盟情实际对现有帮扶政策分类优化完善,推动脱贫攻坚“特惠”政策逐步转变为乡村振兴“普惠”政策。“提升键”按下迈入乡村振兴新征程山上有沙果,山腰有鸡心果,山下有苹果。夏季的科右前旗俄体镇齐心村,满山的各类果树郁郁葱葱,在村书记贾丽国眼中,这景色美到醉心。“我们‘林果小屯’齐心村林果种植已经达到一万亩,预计到年,所有的果树都将达到盛果期,人均10亩果,可以增收2万元。”贾丽国说,目前他们正在探索发展林下养殖、林下种植,让果农进一步增收致富。“发展林果产业不仅有经济效益更有生态效益,我们要让苗木产业成为扶贫产业的主旋律,让良好的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稳步推进乡村振兴。”俄体镇武装部长崔福岩说。近年来,科右前旗俄体镇全方位推进“绿满青山”,实现了绿色全覆盖与精准脱贫有效对接,为老百姓建立了“花果山”和“绿色银行”,探索出了一条以林果产业助力精准脱贫、乡村振兴的新路径。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兴安盟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增收根本之策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支撑,坚决贯彻主体功能区定位,立足资源禀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以米产业“双百双千”、牛产业“双百千亿”工程为引领,加快推进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设和农牧业现代化,由“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型,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扶贫产业提档升级之外,培育壮大农村新型集体经济,是兴安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另一个抓手。在乌兰浩特市葛根庙镇友谊嘎查信孚良种繁育基地内,百余头肉牛慵懒地晒着太阳、吃着草料。在葛根庙镇村干部眼中,肉牛养殖基地是村集体收入的重要来源。“养牛厂建立后,不仅带领村民种青储提高收入,还派技术员入户指导饲养技术,村里的养牛户从过去的10多家变成了30多家。”葛根庙镇友谊嘎查党支部书记邴巴特尔说。村集体通过分红增收了21万元,有了这笔钱,他们为村民缴纳合作医疗,聘请保洁员,完善基础设施。抱团发展,联动共赢。在探索发展联村集体经济过程中,葛根庙镇“捆绑”资源资金,做优做强优势产业,有效拓宽嘎查集体经济增收途径。“在建设西门塔尔肉牛养殖基地项目的同时,我们还根据各嘎查产业特色建起水稻加工厂、粘玉米加工厂、扶贫奶牛养殖基地等,探索形成了联村集体经济‘抱团’发展新模式,使全镇10个嘎查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10万元以上。”葛根庙镇宣传委员武冬梅说。乌日莫、奶皮子、奶豆腐......这些让人垂涎欲滴、唇齿留香的奶制品,是科右中旗代钦塔拉苏木芒来嘎查的农牧民白敖道胡做出来的。眼下,通过淘宝、拼多多等网络平台,她制作的美食卖到了全国各地。“有了‘品味兴安’提供的稳定销售渠道,再也不用担心奶制品卖不出去了,年以来,我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增收近万元。”白敖道胡自豪地说。兴安盟科右中旗品味兴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周男表示,去年“品味兴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农牧产品销售额达到了0万元,目前他们正计划在科右中旗建设农牧产品线下实体店,促进线上线下一体化,扩大地域品牌效应,推进本地农特产品上行,让电子商务“联通”乡村振兴。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样板区建设过程中,兴安盟实施绿色产业提质、美丽乡村建设、人才队伍培育、乡风文明提升、善治乡村推进六大工程,加快“产业扶贫”向“产业振兴”转变,加快“改善人居”向“生态宜居”转变,加快“移风易俗”向“文化振兴”转变,加快“扶贫尖兵”向“人才振兴”转变,加快“夯实基础”向“组织振兴”转变,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全面振兴。一个个村屯干净整洁,一项项产业蓬勃发展,一张张笑脸幸福满满……如今,兴安盟的农村牧区处处展现出生机与希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乡村振兴的“种子”正在兴安大地上破土而出、乘势而为。记者:蔡冬梅胡日查高敏娜赵弘梅刚金泉新媒体呈现:王冠静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74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