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泉县探索多样性生态农业种植模式走笔□曾令刚左边为鱼塘、右边为稻田,鱼塘水灌溉稻田,鱼肥稻飘香。走进突泉县金柱家庭农场,工人们正在向鱼塘内投放鲟鱼。今年,突泉县开展稻鱼生态循环种养技术项目试验,在金柱家庭农场亩的水稻示范基地里,建立“稻渔生态循环种养”现代化生产模式,构建鱼稻共生、互利的生态种养系统。“我们家庭农场的稻田鱼不愁销路,每年都是供不应求。”农场主高金柱边走边介绍,为实现鱼稻共生,稻香鱼肥的生态路线,采用鱼塘养殖鲟鱼,利用鱼塘的水灌溉稻田。同时在稻田内直接放养鲤鱼、鲫鱼的模式,实现鱼粮共存的生态系统,预计水稻亩产达到斤,鱼的亩产收入能达到元以上。据了解,该生态种养模式,不仅能使水体得到净化,鱼塘尾水实现零排放,减少种养对环境的污染,水稻生长还吸收水中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使水稻种植中化肥使用程度大大降低。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稻渔综合种养”作为一种具有稳粮、促渔、增效、提质等综合效益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近年来,在突泉县得到大力推广,正成为当地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新路子。在突泉县水利局九龙管理所池塘基地,工作人员正在日常管护鱼塘水面上的水稻。今年,突泉县首次利用鱼塘水面试种水稻。现场看到,鱼塘水面漂浮着大片水稻,水稻根部区域是一块块悬浮的秧盘,每个盘面上均匀地排列着圆形孔洞,孔洞上放有一个底部镂空的塑料盆,水稻就生长在盆里,水上种稻,水下养殖,实现一水两用。据了解,目前开展的鱼塘种稻技术试验还处在前期摸索阶段,主要是对水产养殖品种与水稻品种进行筛选,对鱼和稻的种养密度、病虫害防控等方面进行调整优化。通过关键技术攻关,研发鱼塘种稻优质高产高效技术模式,为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支撑。鱼塘种稻,是兴安盟推进粮食安全政策的重要措施,目前在全区仅有两个示范点。“该种植方式在突泉县是第一次尝试,按计划,水稻收割后,科研人员将继续做好项目的田间记录,并对种植过程中,收集的技术经验进行归纳整理,下一步将推广到突泉县更多的乡村池塘,助推乡村振兴。”突泉县农科局渔政股负责人于占武介绍说。年,突泉县组织实施“稻渔综合种养工程”,计划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1万余亩,累计投放各种苗种3万余斤。同时,设立核心示范区4个,核心示范区稻米通过绿色、有机认证,项目综合增收效果实现翻番,预计平均每亩增收元以上。来源:《兴安日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7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