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

-10-:55:23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曾经贫困的内蒙古兴安盟,百姓生活好起来了

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李玉波

午饭时间,刚从田里忙完的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太平乡赛银花村村民李喜春先到屋后给12头牛、34只羊喂完玉米麸子和青贮玉米,才安心吃饭。

今年68岁的李喜春,年时还是银花村最贫困的人,老伴患哮喘,自己有风湿病。通过健康扶贫等一系列帮扶政策,年李喜春家成功脱贫。如今,家里的牛羊价值超过25万元。

近几年,兴安盟争取少数民族发展资金4.3亿元,全面落实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重点扶持少数民族聚居区实施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民族特色产业建设等项目。兴安盟贫困人口从年底的45.3万人减少到年底的人,贫困发生率由41%降至0.15%,个贫困嘎查村全部脱贫。

“智志”双扶,扶贫不落下一个人

兴安盟扎赉特旗胡尔勒镇诺勒嘎查牧民包哈敦巴拉,因儿子夭折、妻子离开,整日借酒消愁,成了村里最穷的人。年初,包哈敦巴拉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嘎查为他买了两头小毛驴,包哈敦巴拉不上心,整天喝得东倒西歪。

驻诺勒嘎查第一书记胥永跃看着又气又急,他和同事们暗下决心,一定要拯救这个“醉鬼”。于是诺勒嘎查党支部书记陈长江用手机把包哈敦巴拉大醉后的丑态拍下来,发给他本人。包哈敦巴拉看到后羞愧至极,决定戒酒。

在包哈敦巴拉的精心侍弄下,圈里的猪仔越养越多。嘎查还聘他为护林员,一年工资1万元。他的变化赢得了村里一名单身女子的芳心,如今二人已经处上了对象。“最感谢的人就是扶贫干部们,他们把我从消沉和贫困里拽了出来。”包哈敦巴拉说。

据了解,兴安盟通过“智志”双扶,扭转了贫困人口“等靠要”的消极思想。大家铆足干劲增收,信心百倍过好日子。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

在兴安盟有一座远近闻名的“明星”小村庄——科右中旗巴彦敖包嘎查,一个拥有汉族、蒙古族、俄罗斯族、满族、傣族5个民族的小康村。

在村广场上,每天汉族教蒙古族扭秧歌,蒙古族教汉族跳安代舞,大家其乐融融。村子里的多民族组成的家庭超过一半。

年,巴彦敖包嘎查集体经济收入达多万元。巴彦敖包嘎查党支部书记张军说:“我们嘎查的发展变化,全靠各族村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起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我们绝不会让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人掉队。”

据了解,兴安盟从年开始对扶贫资产进行了全面梳理和管理,并对产业经营类资产设计收益模式,确保资产不流失,效益“滚雪球”。目前,兴安盟核定年以来所有扶贫资金共计95.99亿元,借助扶贫资产收益,该盟所有嘎查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3万元以上。

在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镇古城村,朝鲜族人口占了98%,还有蒙、汉、满等民族。在这个小村庄里,民族团结进步理念已成为生活的常态。

在兴安盟近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占48%,珍惜和维护民族团结已经深深融入每个兴安盟人的血脉,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已成为兴安盟发展的优势所在、希望所在。

各族人民守望相助、脱贫致富

今年,丰收时节,在兴安盟科右前旗巴日嘎斯台乡中安村的稻田里,几抹红色的身影格外显眼,他们是乡里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宣讲员和志愿者,来帮村民收水稻,还给农牧民送去了理论宣讲、法制宣传、文化惠民活动。

目前,兴安盟已建起旗县、乡镇、村嘎查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机构,成立了多支志愿服务队伍。

“以前不知道政策是怎么回事儿,宣讲员过来一讲解,知道这个政策是有好处的,特别是我们少数民族地区,理解更透彻了。”科右前旗中安村村民邱百羊说。

包玉玲生活的胡格吉勒嘎查,蒙古族语就是“兴旺”的意思,但因为嘎查的人均耕地少,这里有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年,当地用扶贫资金盖起了温室大棚,安排有经验的村民和产业发展指导员做指导,培养了包括包玉玲在内的十几个村民当“带头人”。今年村里所有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都脱了贫,胡格吉勒嘎查真的兴旺起来了。

编辑:王川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27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