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的3个县和7个旗,1979年,为何

年7月,吉林省下辖的突泉县、通辽县、开鲁县以及其他7个旗,都被划入了内蒙古自治区境内。这就非常奇怪了,既然这些地区隶属于吉林省,到了年为何又被划入了内蒙古自治区呢。其实,这些地区本来就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在60年度末期才划入了吉林省。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何波及了这么大的区域变化?

一、内蒙古地区曾经长期没有行政区划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中原王朝与北方的游牧政权一直处于反复拉锯的局面。中原王朝强大的时候,会进行大规模的北伐。但是在中原王朝衰败之后,北方的游牧政权就会重现控制内蒙古和东部地区。这样的情况从汉朝一直延续到了明朝,始终没有彻底解决。清朝入主中原之后,由于本来就已经控制了东北和内蒙古等地,因此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清朝的行政管理制度很简单,清朝在内陆地区沿用了明朝的行省制度。在明朝行省的基础上,进行了增加。但是对于内蒙古和东北地区的管理非常稀松,只有军事将领,根本没有巡抚、知府、知县等行政官员。由于缺乏行政官员,清朝对这些地区的控制力很差。在清朝前期,这已经出现了管理上的问题。

到了清朝统治的后期,随着鸦片战争的开始,西方列强开始染指清朝。其中,北方的沙俄开始窥视清朝的北部地区,北部地区的情况非常危急。到了清朝统治的末期,清朝把东北地区设立了3个省份,分别是黑龙江省、吉林省和奉天省。奉天省是非常有讲究的,当时,沈阳是清朝的盛京。在清朝统治末期,内蒙古地区还没有形成省份,管理上非常的复杂。黑龙江省和吉林省都管理了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这样的情况持续了20年时间,到了北伐战争结束之后,国家为了巩固北伐地区,在北方划分了4个省份。分别是宁夏省、绥远省、察哈尔省和热河省,由于主要是为了巩固北部边疆,因此被称为塞外四省。这4个省份加上吉林、黑龙江的部分地区,都管理了内蒙古的部分地区。

二、内蒙古自治区进行了两次划分

经历了30、40年代,在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当时,内蒙古自治区的管辖区只有现在的内蒙古东部地区。在建国之后,随着国家局势的全面稳定,到了50年代中期,内蒙古自治区开始不断的向西发展。绥远省、热河省、察哈尔省和宁夏省先后被撤销,内蒙古的管辖区从东北延伸到了西北,成为了我国跨度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到了50年代的末期,我国北方的行政区划已经基本稳定,和现在的行政区划差别并不大。但是到了60年代末期,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内蒙古自治区的跨度太大,因此非常不利于防御。在年,内蒙古西部地区划入了宁夏自治区和甘肃省,东部地区则划入了东北三省。其中,昭乌达盟划入了辽宁省,呼伦贝尔地区划入了黑龙江省,其余的突泉县、通辽县、开鲁县、科尔沁左翼后旗、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右翼前旗等地,全部划入了吉林省。

这些地区划入吉林省之后,一部分地区属于白城地区,另一部分组成了哲里木盟。这样的情况持续了10年时间,当时,内蒙古自治区的管辖区,只有现在的中部地区。当然,这是一种临时性的管理方式。到了年7月,随着各方面局势的全面缓和。划入甘肃、宁夏和东三省的地区,全部还给了内蒙古自治区。随着改革开放的巨大影响,沿海很多地区改成了地级市。到了80年代中期,内蒙古自治区的很多旗改成了县和县级市,盟则改成了地级市。例如著名的昭乌达盟,后来改成了赤峰市。对于内蒙古自治区最东部的人们来说,前往自治区中部的呼和浩特比较远的。因此很多人喜欢去哈尔滨和长春,尤其是长春。作者的一位吉林朋友说,很多内蒙古人在长春做生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11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