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盟两米两牛产业助农民增收人民资

「本文来源:农民日报」阳光下,绿油油的稻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插秧机在田间“隆隆”作响,河水潺潺流进稻田,6月7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镇满都拉敖包山下的稻田里,农民忙着将秧苗插入水田,很快一排排秧苗便在田间遍布开来……地处大兴安岭南麓生态圈的兴安盟,拥有得天独厚的农牧业产业发展优势。这里气候适宜、土壤肥沃、水质纯净、空气清新……位于北纬46度“寒地水稻黄金种植带”,是世界公认的“最佳养牛带”和“玉米优质产区”,也是中国重要的稻米生产基地。然而多年前,农业产业发展质量低、农民增收缓慢曾一度困扰着这里的干部群众。如何实现由农牧业大盟向农牧业强盟转变,加快结构调整,扎实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兴安盟充分发挥特有的资源禀赋,秉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提出了“两袋米两头牛,红红火火搞旅游”的发展思路,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并以此为突破口,着力实施大米、玉米“双百双千”工程,肉牛、奶牛“双百千亿”工程,把“两袋米”“两头牛”产业打造成当地的优势产业、支柱产业、品牌产业和富民产业,让农牧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位农民。探索农业产业发展新思路在兴安盟发展战略中的“两袋米”,一袋是指大米,另一袋就是玉米。“筑梦百里稻海,回归诗画田园”。近年来,兴安盟把大米产业作为优势主导产业,全力做好“稻”文章,大力推广“兴安盟大米”公共品牌,让农民扛起了“金扁担”。兴安盟玉米产业现已初具规模,全盟优质玉米播种面积稳定在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亿斤以上。“去年,我们村的水稻、大豆纯收入达45万元,相比旧模式增收27万元,增收部分为十家子村户籍村民每人缴纳了元的合作医疗保险,收益实现全村共享。”兴安盟突泉县九龙乡十家子村党支部书记李友说。农民要致富,关键看产业。近年来,兴安盟狠抓水稻标准化生产、质量安全监管,以“绿色”打底,从种到收全程规范,并通过不断研发新品种,提升水稻品质,做大做强“兴安盟大米”区域公用品牌。通过发展稻田综合种养、观光农业等新业态,不断提高水稻产业效益,把水稻产业打造成兴安盟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开辟农业产业发展新路径。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兴安盟将通过高效节水灌溉、全膜覆盖等技术模式适度扩大玉米种植面积,并通过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推广“秸秆覆盖+少耕免耕”技术、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和针对粮食作物实施轮作倒茬等举措,保障“两米”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在“兴安盟大米”品牌的带动下,兴安盟新增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万亩,全盟绿色、有机大米产品基地达到万亩。开辟农民增收致富新路径近年来,兴安盟不断强化服务三农的意识,静心精准找短板,全力以赴破难题,加强资金、政策等要素保障,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优势带动优质水稻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了企业、合作社、农民抱团取暖、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互利互惠。在兴安盟科右中旗杜尔基镇双金嘎查,霍林河两岸集中连片的5万亩水稻,推动实现全产业链发展,现在每亩水稻每年增收元左右,涉及8个嘎查的户人。集育苗种植、稻田养殖、加工销售、餐饮住宿、赏景摄影、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旅游观光综合基地项目,更是让当地水稻产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近年来,兴安盟聚焦地方主导产业,优化区域布局,拓展乡村多种功能,大力发展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延伸产业链。大力培育引进一批技术先进、行业集中度高、品牌影响大、产业链条长、市场竞争力强的农牧业龙头企业,不断提升农畜产品附加值。去年,扎赉特旗音德尔镇巨宝村村民柴卫国和孙长龙种了亩水稻,在本村保收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带领下,进行标准化种植、科学化管理,打造统一品牌。并由合作社和龙鼎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签下订单,以每斤高于市场价0.1元的价格保底收购。柴卫国说:“咱们兴安盟的大米现在可有名了,根本不愁卖,亩水稻就让我多收入1.6万元,这刚插完秧,就仿佛看见了今年好收成。”“兴安盟大米”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大规模种植的水稻,更离不开众多的大米深加工企业。在龙鼎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现代化的生产线正开足马力进行大米加工生产,加工完成后的“兴安盟大米”封装好被发往呼和浩特、北京、上海等地的各大商超,声名鹊起的“兴安盟大米”为兴安盟农民拉动了致富的“新引擎”。今年,兴安盟将打造一批年产能10万吨以上的重点大米加工企业,培育引进一批技术先进、行业集中度高、品牌影响大、产业链条长、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不断提升农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激发牧业高质量发展新活力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农民的收入才能稳定增长。近年来,兴安盟以肉牛、奶牛“双百千亿”工程为依托,把“两牛”产业打造成当地的富民产业。把科右中旗东南部、科右前旗西部、扎赉特旗西北部和突泉县中部作为重点,打造肉牛养殖示范带,发展万头以上规模养殖场3个,千头规模场15个,头规模场30个,百头以上养殖户个。走进兴安盟突泉县太平乡兴隆山村村民蒋有志家,膘肥体健的西门塔尔牛正在牛棚外的空地上悠闲地晒太阳。蒋有志坐在小板凳上望着这些牛说:“去年,我养牛挣了10多万元,今年这些牛还能让我有一笔可观的收入进账,现在咱过的就是‘牛’日子。”俗话说:“人均一头牛,吃喝不用愁;人均两头牛,买车又住楼;人均三头牛,小康富流油。”在兴安盟牵着“牛鼻子”,过上“牛”日子的不止蒋有志一家。截至目前,兴安盟共有3.4万户农民养殖肉牛,人均年增收0元。全盟肉牛、奶牛养殖总规模超过万头,通过构建肉牛、奶牛全产业链条,实现产值.7亿元。今年,兴安盟将力争肉牛存栏达到万头,饲养量达到万头。并通过实施性控冻精、进口良种奶牛补贴政策,严格控制过度淘汰基础母牛,重点抓好万头奶源基地建设,推动奶牛扩群增量,力争年末奶牛存栏达到18万头。同时,进一步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力争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达到%,为“两牛”产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产业发展是农民增收的长远之计。今年,兴安盟不断创新工作举措,谱新篇、开新局。不断加大农业资金投入力度,第一季度共争取到资金17.3亿元,其中高标准农田3.96亿元、耕地轮作1.35亿元、支持转型合作组织万元、黑土地保护元,争取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奖补资金总额2亿元、农机购置补贴1.06亿元,为兴安盟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增添了动力。在一项项实实在在惠农举措的实施下,兴安盟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了元,让农牧民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75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