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505/4618892.html
为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守牢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近年来,突泉县金柱家庭农场盐碱地稻作改良成效明显,真正做到让盐碱地变身“致富田”。
在一块块方方正正的“田字格”中,嫩绿的水稻已长到80厘米,耳畔不时传来阵阵鸟鸣声。站在金柱家庭农场这片广阔稻田前,无论如何也不敢想象,从前的这片盐碱地如今竟能绿意融融、风送稻香。
“年之前这片地都是一种‘碱不拉地’,甚至有的地都不长草,也是多次尝试多种改良方法,一个是把土壤进行翻耕,然后用水浸泡,等到15个小时左右,把这层水放掉,再二次往里加注水,用旋耕机旋耕,把土和水搅成泥状,然后再沉淀再放,每年两次,这样再加上农家肥,还有一些有机肥,一些生物菌肥,经过四年的时间,从年的亩产斤,到现在能达到亩产公斤左右。”突泉县金柱家庭农场经理高金柱说。
曾经,盐碱化被人们称为土地的“绝症”,重度盐碱地不仅长不出粮食,甚至“寸草不生”,农民只得“望地兴叹”。而如今经过多种尝试,为做大做强绿色种植基地项目,高金柱探索出一条盐碱地生态治理新“稻”路,亿亩荒滩变良田的心愿正在逐步化为现实,预计每亩水稻年收入可达元。
“前期从年改造盐碱地30亩,到年盐碱地改良水田亩,旱田亩,现在我们自己成立了这个土壤检测化验室,每年进行四期的土壤检测。就是看盐碱地PH值,每年都能降到一点五到两个点,通过这个土壤缺的营养再给作物补充各种肥料,这样达到高产。”突泉县金柱家庭农场经理高金柱说。
截至目前,突泉县1万亩轻中度盐碱化耕地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已完成各项改良措施实施,后续将持续推进改良剂污染物指标监测,土壤、作物取样及测试分析等工作。
下一步,突泉县农牧和科技局将联合金柱家庭农场一道,长期跟踪盐碱化耕地的水盐运移和耕地质量动态变化,探索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应用的盐碱化耕地综合治理技术模式,助力乡村产业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