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我国风云二号H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是我国第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二号的最后一颗卫星,有助于提高我国天气系统上游地区的监测能力,并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天气预报、防灾减灾等监测服务。在一个月前的5月8日,我国全部国家级气象业务平台已完成风云二号到风云四号卫星业务切换。
近年来,升级换代的气象卫星以及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融合应用,提高了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和对天气趋势科学研判的“智慧含量”。精准扶贫是气象服务落地的支点之一。5月底在内蒙古自治区突泉县召开的全国气象助力精准脱贫现场会上公布的创新应用案例表明,如今,“智慧气象”为贫困地区带来的趋利避害作用正在凸显。
“大棚内属于局地小气候,与气象关系紧密。要提高产量、防范灾害,都离不开气象帮忙。”突泉县曙光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园区负责人刘淑辉介绍,今年1月下旬连续出现低温天,县气象局提醒要采取增温措施,他们就提前在采摘园的大棚里安装了火炉子,防止果树受冻。
“不光是气象服务,气象部门推广的实用技术也让我们受益。”刘淑辉说,有段时间靠北墙的一排果树开花少、果不多,总也找不到原因。后来县气象局请来的农业专家认为光照不足,建议采用气象调控技术。安装反光幕后,果树受光均匀了,不仅结的果多,外观也更好看,价钱自然也高了。
在当地,气象部门为各种园区和贫困户安装设施农业小气候监测仪60套,建成了大棚小气候监测网,为14种瓜果蔬菜提供气象技术服务指导。哪个棚子温度是多少,该不该放风,即使不在家,也能通过手机APP及时查看。
“智慧气象”的影响不止于农业。说起气象部门提供的“气象服务套餐”,该县一家肉牛养殖繁育场负责人李洪武连连称赞。
据了解,“气象服务套餐”包括气象部门及时提供寒潮、大风、暴雪预报预警服务,为企业提前应对气象灾害赢得主动;经过气候分析预测,科学调整人工配种时间段,提高牛犊成活率;在牧草生产环节提供发育期的预报、未来天气变化对牧草生长发育的影响预报及相应生产建议等,为养殖场规避了很多风险。
中国气象局的资料显示,目前,个国家级贫困县自动气象观测站乡镇覆盖率达91.0%,气象信息服务站覆盖90%的乡镇,气象协理员覆盖98.2%的乡镇,气象信息员覆盖99.5%的行政村,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得到提高。
“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服务要聚焦精准,实现监测、预报和风险防控精准到乡村,预警精准到农户。”中国气象局局长刘雅鸣表示,下一步,气象部门将继续联合农业农村部门创建全国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逐步发展形成覆盖贫困地区的分品种、特色鲜明的农业气象服务网络。(亦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