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壮,城得山水而灵。
如果要在突泉的土地上寻找最富文化情感的河流,那一定是蛟流河。一条碧水长流的家乡河,穿域而过,涓流不息,滋润着突泉大地,带给人民无尽恩泽。
突泉县的蛟流河是嫩江水系洮儿河右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大兴安岭支脉的老头山,流经突泉县和吉林省洮南市,注入洮儿河。
蜿蜒盘旋的蛟流河
登高望远,蛟流河如同一条蜿蜒盘旋的蛟龙,翘首摆尾,奔向远方。先辈们择岸而居,依山傍水,勤耕劳作,那是突泉人幸福生活的源头,是梦开始的地方。
河岸两侧的庄稼地肥沃丰饶,耕种了一春又一春,收割了一茬又一茬;弥漫在蛟流河畔的稻花儿香散发着独有的芬芳,诉说着突泉人的淳朴与善良。蛟流河大米晶莹如玉,口齿留香;铁锅熬浆、卤水点制的六户干豆腐,如果少了蛟流河水的融和,又怎会豆香扑鼻,闻名他乡?最纯粹的突泉味道,就这样在蛟流河两岸淋漓尽致地蔓延开来。远方的突泉人思念家乡的情感,那一定是蛟流河的味道。
关于蛟流河的得名,在民间,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山下突然冒出两只海眼,从海眼里钻出两只蛟龙,一出地面就到处游逛,所到之处瞬间变成一片汪洋,海水吞没了许多良田和房屋。千钧一发之际,一个叫大山的老人用尽身体里的最后一滴血,用巨石堵住了海眼,两只兴风作浪的蛟龙只好顺水向东游走,再没出现。后人便把这条河称作蛟流河,那块儿填海眼的巨石,人们叫它宝石。据传,老头山下的宝石镇就是由此而得名。顺着蛟流河一同延伸,清澈明媚宽阔的河水两边,看到的是杜尔基大桥下的欣欣向荣,九龙乡八大景的钟灵毓秀。草绿骄阳,风光独好。
历史有历史的记录,民间有民间的传说。把时间拉回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每当山洪暴发,蛟流河直如脱缰野马,横冲直撞,旋转奔腾。为解决蛟流河两岸的洪旱灾害,突泉县开始修筑堤坝,御洪治水,拉开了全县水利工程建设的序幕。千百年来奔腾而下的蛟流河,阅尽世事沧桑,却也逃不过自然而成的规律。有那么一段时间,无论是沿河两岸人工培植的固岸杨柳,还是天然生长的护滩乔灌,都无一幸免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河岸坍塌,河床改道,百姓苦不堪言。“誓让蛟流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这方土地开始了行动。上下游统筹、干支流共治、左右岸齐抓,生态保护、生态治理、生态建设三管齐下。目前,蛟流河上游建有中、小型水库各一座,汛时调洪、旱时灌溉,中下游有4处万亩以上自流灌区,利用蛟流河水自流引灌。下游两座中型水库也靠蛟流河水供给水源。蛟流河灌区总面积37.9万亩,设计灌溉面积22万亩。灌区内农业人口6.5万人。“好水出好米”,流域内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是突泉县主要产粮区,这个全国超级产粮大县,得益于蛟流河水的滋养。
一河清波,两岸绿色,鱼翔浅底,鸟语花香。如今的蛟流河美景犹在,突泉人在河边快乐依然。它早已成为县域景观轴线和人民群众休闲、娱乐、健身的绿色家园,成为城市与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时代特征,实现了城市防洪和生态建设的双重目标。在蛟流河的温情守护里,百姓们简单而幸福地生活。
年,蛟流河饮水工程供水入户。该工程是利用蛟流河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水质经处理达标后进入城区管网,满足城区用水需求,缓解了地下水超采的紧张局面。至此,蛟流河不仅灌溉着几十万亩的良田,还滋养着城镇居民。
蜿蜒盘旋的蛟流河,让农业丰产又丰收
年,“引蛟济牤”水生态治理工程重点推进。牤牛海位于突泉县太平乡境内,是突泉县东部的生态屏障。本次调水工程是改善牤牛海沙地草原、林地、河流、湖泊和沼泽等多样的生态系统环境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当地生态环境建设,守护好这片碧绿、这方蔚蓝、这份纯净。
未来五年,蛟流河两岸还要重点打造高质高效金玉米产业经济带,让老树发新芽,让新枝结硕果。项目实施区域东西覆盖蛟流河两岸沿线59公里内的乡镇,南北覆盖省际大通道两侧沿线51公里内的乡镇,共7个乡镇个行政村。明确五年规划:到年,创建高标准金玉米示范区万亩、集约化经营土地达到80%以上,仅玉米一项将创产值亿。依托蛟流河,让农业丰产又丰收,让农民富裕有奔头。
从来此处多民生,蛟流河畔最突泉。家乡的母亲河,给予百姓的总是太多。你的柔情,无法割舍,怎能淡忘!
作 者:张明明
图片视频:杨雅峰赖志强
编 辑:徐嘉艺责任编辑:毕力格美 编:徐思宇声 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兴安日报》官方 为响应党中央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召,兴安日报社、兴安盟人社局、就业局、共建“融媒体+互联网+旗县市工作站+智慧终端设备”就业创业综合服务平台,以就业助脱贫为目标,推动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
长按查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