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部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气象服务

北京中科白殿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index.html

自3月下旬以来,面对疫情防控严峻形势,中国气象局党组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专题研究、系统部署、狠抓落实,党组书记、局长庄国泰高度重视,要求全国气象部门压紧压实“三分三备”(分区封控、分楼宇管控、分组值班,核心气象业务异地备份、核心信息系统备份、核心岗位人员备份)工作安排,坚持疫情防控和气象服务保障两手抓、两手硬,切实筑牢守护人民群众的“安全线”。

作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成员单位,中国气象局今年已向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报送相关服务材料80期,与发改委、卫健委、农业农村等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成员单位加强沟通,充分发挥各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作用,及时发布疫情防控和气象服务信息,为各部门防控疫情和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提供支撑。

连日来,各级气象部门深入贯彻中国气象局有关部署和属地各项疫情防控政策,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络,全力以赴提供精细服务保障——

保障气象业务不断档。中央气象台建立核心业务备份场地,面对今年入汛以来最强降水,启动应急值班机制,增加短期预报岗位人数,将新完善的智能网格预报应用分析平台首次应用于与应急管理部的会商。国家气候中心强化业务人员值班值守,确保行军床、医用口罩以及办公环境消杀药品等保障物资充足。国家气象信息中心40名业务人员组成业务保障“特战队”,在广东暴雨期间加强数据支撑。气象探测中心采取AB岗方式轮流进行24小时值班,实时掌握各地观测设备运行情况。

抗疫农耕“两不误”。在被封控的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气象业务人员驻守7天,开展联合试验,为准确研判今年晚播小麦产量提供数据支撑。吉林省气象部门打造传统气象服务“云版本”,面向种植大户和农民开展黑土地气象科普讲座,农业气象专家通过“抗疫有我科普在行动”节目为农民讲解应对天气变化的措施。

筑牢疫情汛情“双防线”。遍布于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个自然村的气象“村村通”大喇叭化身战“疫”大喇叭,播放暴雨预警、核酸检测通知,动员全县多万人参与核酸检测。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那坡县气象局工作人员加入边境一线疫情防控巡守突击队,同时全力应对今年入汛以来范围最大、强度最强的暴雨天气。

战在“疫”线护城安。根据天气预报,北京全市多个核酸检测点设置在避风位置并进行加固,确保核酸检测工作安全、有序、顺畅、高效。上海气象医院服务需求,科学降低暴雨影响,上海海洋中心气象台持续提供精细化港区天气预报,保障城市能源物资供给充足。

气象部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气象服务

当前,疫情防控工作正处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和吃劲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采取更加有效措施,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

农业生产、防灾减灾、防疫物资运输、核酸检测……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无不与气象息息相关。自3月下旬以来,中国气象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多次组织召开会议,强化落实,全面压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做到分区封控、分楼宇管控、分组值班,核心业务异地备份、核心信息系统备份、核心岗位人员备份(“三分三备”),坚持疫情防控与气象服务“两手抓”。在气象干部职工努力下,气象核心业务稳定运行,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气象贡献。

守土尽责气象业务“不断档”

当前,北京防控形势严峻复杂。防汛已进入关键时期,部分干部职工又需居家办公,国家级气象业务运转面临挑战。

中国气象局各业务单位坚决落实“三分三备”要求,守土尽责、精准部署,全面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络,保障气象业务不断档。

预报预测是气象业务的“心脏”。中央气象台今年修订了《疫情防控业务运行应急预案》,加强对天气会商室等重点部位扫码登记和消杀管理,建立核心业务备份场地,每周进行一次设备调试和实时业务测试,预报服务产品制作、分发以及视频会商等在备份地点同步进行。面对5月9日到13日南方地区今年入汛以来的最强降水过程,中央气象台启动应急值班机制,增加短期预报岗位人数,将新完善的智能网格预报应用分析平台首次应用于与应急管理部的天气会商中。该平台可随时调阅累计雨量实况信息,展示站点日雨量排名情况,放大某区域讲解,大大增强了会商效果,得到应急管理部好评。国家气候中心及时修订《疫情突发事件响应预案》,新购置了一批行军床、医用口罩以及办公环境消杀药品等保障物资,解决应急值班人员燃眉之急,强化业务人员值班值守。从五一假期持续驻守在业务一线的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面对资料少、任务急等难题,坚持与团队加强线上讨论交流,完成汛期洪涝灾害预测、今夏高温热浪灾害应对防范等专题材料、重大气象专报、重要气候信息十余份,为决策提供重要支持。

数据信息是预报预测的基础保障。4月29日,来自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的40名业务人员在气象园区集结,组成“业务保障特战队”,保证汛期24小时值班不受影响。5月11日,广东省暴雨持续,急需更为精密的监测数据支撑,该中心连夜组织上传发布广东省相控阵雷达分钟级产品,与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提供的风云四号气象卫星分钟级图像和产品一同亮相12日早间会商,成为提高暴雨预报准确率的新倚仗。

保障疫情防控重点省份实时业务不停摆,国家级业务单位充分发挥优势,强化业务指导。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采取AB岗方式轮流24小时值班,实时掌握各地观测设备运行和维修情况,如有问题可及时反馈各地观测站点。同时,加强对上海、吉林等疫情影响严重地区风险点位监测,保证数据传输不中断。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采用远程监控的方式保障网络培训平台稳定运行。4月21日,多名参加轮训的预报员通过网络平台参与了一场特殊的访谈式教学,来自上海、河北、吉林、陕西等地的预报员分享了他们在疫情中坚守岗位的宝贵经验,进行了心理疏导,增强了学员们应对疫情的业务能力和坚守信心。

科普宣传是减轻气象灾害风险的重要一环。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进一步完善远程线上采编系统,每周轮流安排编辑居家办公,做到核心岗位人员备份,确保宣传科普业务按照“一过程一策”运行。华风气象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影视中心与北京市气象局声像中心联系,完成《新闻联播天气预报》节目制作应急演练,实现模板素材备份、设备备份,可满足应急情况下主播在家制作广播节目的需求。

气象园区内各单位业务的稳定运行,离不开气象后勤工作者的贴心守护。中国气象局机关服务中心配合属地社区相关防疫措施,在气象园区出入口严格落实“逢进必扫”措施,加强园区公共场所消杀防护,取消餐厅堂食,提供外带盒饭,组织医院开展核酸检测工作,把好每一道防疫关口。

“连续多天开展核酸检测工作,最需要的就是人。”海淀区北下关街道中国气象局社区居委会主任张鸣介绍,多个气象业务单位积极组建党员志愿者队伍,经过现场培训迅速上岗变身“大白”“小蓝”,及时解决了人手不足问题。

这支由中国气象局干部职工及社区党员组成的志愿者队伍逐步壮大,已奋战超过20天。截至5月22日,医护人员已完成21场、近13万人次的核酸检测任务。

三月中旬,山东省潍坊市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由于寒亭区部分区域站位于校园封控区内,该局组织技术保障人员变身“大白”,于3月31日顺利完成气象站巡检维护工作,确保观测设备正常运行,翻斗式雨量传感器按时启动。图/文张晓翠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突泉县开展全员核酸。突泉县气象局组织职工到包联小区,在24小时内完成名市民核酸检测。图/文宫克发

保障春耕为农服务“不打烊”

河南:人在封控区试验“不掉线”

年,河南省7月至10月遭遇包括“7·20”暴雨在内的10次降水过程,农田积水严重,黄淮海冬麦区出现大面积小麦晚播。为全面了解冬小麦生长发育情况,从当年10月20日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联合商丘、周口、信阳、安阳和鹤壁等地农试站开展“一站带五站”不同播期联合试验,选取4个播期,相隔10天播种小麦,分析晚播小麦生长形势。

随着多万亩小麦自南向北进入灌浆期,农业气象业务观测工作量陡增。5月3日,郑州市疫情防控升级,业务人员胡程达、秦福生和商东耀在封控区连续7天24小时坚守,保证试验“不掉线”。他们每天测定冬小麦联合试验灌浆速率,每次测量30穗小麦,同时开展冬小麦光合速率、光谱、不同器官干物质、密度、产量构成要素观测,为制作河南冬小麦长势服务材料、省区域化冬小麦生长模型提供坚实数据支撑。

“此时的麦穗又小又软,需要手工剥落,就像‘绣花’一样。”胡程达正小心翼翼地剥着麦穗。驻守期间,他已熟能生巧,从一开始半个小时剥一穗,到如今半天便能剥30余穗。

他们剥的这余穗小麦数据,在全省小麦产量预报会上,是省气象部门与农业农村部门联合会商、确定产量的依据。“通过小麦分期播种的方式开展晚播试验,为准确研判今年晚播小麦产量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省农业气象服务中心副主任张弘说。

5月8日,河南省郑州农业气象试验站技术人员正在进行冬小麦灌浆期观测。图/商东耀文/郭鹏

吉林:“云端”服务抢农时

3月初,吉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长春市、吉林市遭遇严峻疫情挑战。

彼时正值备春耕关键期,省气象局第一时间成立应急协调、业务服务和后勤保障三个工作组,工作组成员连续49天、24小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成立由27名专家组成的全省农业气象服务专家组,通过建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12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