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兴安粮仓夯实根基看兴安盟大力推进

日前,兴安盟开春即开工——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集中启动仪式举行。在隆隆轰鸣的机器声中,我盟年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冲锋号角”正式吹响。“仓廪实、天下安”,耕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一块高标准农田,如何“炼”成?   记者走进我盟高标准农田,看“藏粮于地”,高标准农田“高”在哪儿?察“藏粮于技”,农业如何插上科技的翅膀?观稳产增产,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如何从“良田”做文章?   “望天田”变“高产田”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广积粮谷,兴修水利,务本兴农。高标准农田建设是集农机、农艺、水利等技术于一体的农业综合系统工程。为进一步提升农田设施保障能力,近年来,兴安盟通过实行田、土、水、路、林、电、技、管“八位一体”综合配套建设,逐步实现了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的基本要求,把昔日的“望天田”变成了“高产田”。扎赉特旗新风村高标准农田项目现场钻井工人正在施工。走进扎赉特旗新林镇新风村高标准农田建设施工现场,放眼望去,机械往来穿梭,人员施工有序。一台台挖掘机械正分片区进行灌溉管件预埋挖掘作业,在工人们的协作下,一根根黑色的灌溉管被深埋进地下。   眼见着一块块“望天田”变了模样,新风村村民打心底里高兴。“有时间我就喜欢过来看看,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别提有多期待了!”新风村村民孙静家在高标准农田范围内有60多亩地,孙静告诉记者,过去种地只能靠天吃饭,雨水少时,就没办法浇地。从干旱时,每亩地大概收入块钱,到有了高标准农田,每亩地预计能收入块钱,让村民对土地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满怀信心。“粮田”变“良田”科技赋能助增收高标准农田里新技术、新模式成为丰收稳产的保障,大规模连片开发取得新成效,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带动农民致富增收。工作人员推广智能气象节水灌溉预报系统。行走在突泉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充满了“科技范”。突泉县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智能气象节水灌溉预报系统相结合,通过“高标准农田+气象服务”模式,让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对干旱、洪涝、低温、霜冻等灾害天气进行监测,实现了节水、节电、节省人工、省肥、减药,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同时,项目的实施也让土地实现增产增收,以玉米种植为例,每亩可增产斤左右,增收元以上。“自从有了这个预报小程序,我再也不用巡田了。在手机上操作一下就能随时看到土壤墒情,旱了涝了都有提示,需要浇多少水、浇多长时间也有显示,解决了以前过量灌溉、估量着灌溉的问题,这个系统可厉害了!”在智能气象节水灌溉示范区内种植20亩玉米的突泉县太平乡五三村村民杨丽芹竖起了大拇指。“今年我们计划对全县新建的19万亩高标准农田进行智能气象节水灌溉技术全覆盖,该项技术从内蒙古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引进项目投资万元,安装农田小气候自动观测仪和农作物长势自动观测仪各1套,利用智能网格数据和农田水量平衡原理,实现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科学合理灌溉。”突泉县气象台台长张亚军说。   建好良田好种粮,稳粮增收有底气。作为农业大盟,我盟始终把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稳定提升粮食产量、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深入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求,推动“粮田”向“良田”转变。我盟高标准农田建设,让土地实现了“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盐渍降、土肥沃”,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亩均单产增产斤以上,为粮食连年丰收提供了重要支撑。“截至年底,我盟已建成高标准农田.62万亩。今年,全盟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万亩,其中,自治区下达新建任务71万亩,申请社会资本投入建设高标准农田30万亩。”兴安盟农牧局农田建设监管科科长李学岩说。采写:兴安日报记者张昕阳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家在兴安盟》官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66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